2024年春季期升旗儀式講話稿

說到具體(細節2),問題就更突出了。正如前文所言,一具體就恍惚。從三維目標的規定來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假如我們把“過程與方法”,融入課堂流程之中,那么,“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包括態度與價值觀)”,就成為我們應然的選擇。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分解是為了定位的具體化,絕不意味著對整體的肢解。目標要具體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具體就得研究。沒有研究的深入,就不會有目標的具體。諸如,語文的知識要素是什麼,答曰,字詞句篇、修辭知識、文學常識等等;語文能力指什麼,答曰,聽、說、讀、寫。數學的知識要素是什麼,答曰,概念、原理、法則以及數學語言、數學符號等等;數學能力值什麼,答曰,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與判斷能力、空間想像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數學運算能力、數據處理與數值計算能力、數學語言與符號表達能力等等。我們一定要弄明白,憑藉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究竟要讓學會哪些知識、哪些能力,培養學生的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體不是面面俱到,二是要具體到重點難點。具體是學習的著力點,具體是學習帶有助力功能的方向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構建分學科分學段的三維目標體系,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於可測(細節3)。一節課既然有了明確的目標,那么,目標的的達成度一定要便於測量。我們不能否認,有些目標並不是一節課能夠具體測出出來的,但是,我們反對因為某些目標的難以測量,而放棄目標可測的追求。目標一旦沒有測量作保障,就會成為形同虛設的幌子。目標不可測,高效無著落。

二、關於預習。如果說高效課堂需要有突破口的話,那么,預習毫無疑問的能夠當此重任。應該說,高效課堂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將備受大家輕視的、逐步被邊緣化的預習,強化為課堂的一個正式的、舉足輕重的環節。恰恰是這個環節的固化,讓課堂成就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變革。如何讓預習更有效,有三個細節請大家關注。

一是溫故(細節4)。溫故知新是一條學習規律。高效課堂理應承繼。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些老師為了節省時間,抑或急功近利的直奔主題,竟然進行“零起點”預習。我們要明白,“革故”其實就是在挖“新”的牆角。任何學習都不會在“零起點”上發生。一切“零起點”的預習操作,都是對學生既有認知基礎的漠視和虐殺。因此,作為一個一個重要原則,我們必須重視在預習新課的過程中,首先,靠“溫故”喚醒學生的認知需要。

二是分層(細節5)。預習尤其需要由淺入深的推進。切忌預習內容的並列推演。必須警惕愈演愈烈的“試題化”預習傾向,要逐步從“試題化”過渡為“問題化”。並且,問題設計要有大問題意識,切忌細碎繁瑣。在具體設計和操作中,還要對獨學、對學、群學給以規範。要強化獨學,培養對學、群學合作學習的習慣。自主學習能力是高效課堂的核心要素。獨學是基礎。沒有獨立學習的合作一定是低效的合作。從時間比值上來分,獨學一般應該占6,對學、群學一般占4。忽視獨學的傾向,應該得到糾正。

三是方法(細節6)。大家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概念——教和學是融為一體的,不能分。目前,在高效課堂的實踐操作中,普遍不很到位的就是學習方法指導不到位。沒有教的指導的預習一定是低效的。在學生預習的時候,儘管教可以“隱身”,但是,卻必須“線上”。眼下的情況是,不少老師喜歡以目標代指導,以流程代指導,以要求代指導,就是沒有具體的方法作指導。“怎么學”,“怎么指導學生學”,是當下具有空白意義的挑戰。我想起了數學證明題的輔助線。當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遭遇溝溝坎坎的時候,我們得為學生搭建“橋樑”,當學生在自主建構過程中,我們得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在學法指導上,安徽泗縣靈童學校導學案專設《靈童點金》板塊的做法,值得大家學習。

三、關於展示。

如果說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的話,那么,展示這個環節,簡直就是高效課堂最具革命性的課堂獨創。“知識超市”的陳列,“生命狂歡”的體驗,都是隨著這一環節的展開而實現的。大家一再推崇高效課堂的精彩,這在很大氣程度上要歸功於課堂展示的精彩。那么,如何讓展示更更有效、更精彩?有三個細節特別重要。

細節7:先組。先組,就是要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現在組內進行展示,也可以叫做“小展示”。這個環節的價值有三:一是確保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素質教育的“面向全體”,在這個環節中得以落地生根;二是通過小組展示,既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學生的預習結果,又可以成為班級展示的預演和彩排。三是促成了小組學習的深度合作,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和展示自信。不少老師認為“小展示”浪費時間,可有可無。其實不然,我們不妨問一句,“老師,如果你沒有備課,走進課堂你會瀟灑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學會非常重要。因為能會,所以自信;因為自信,所以願展;因為願展,所以成功;因為成功,所以狂歡;因為狂歡,所以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