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期升旗儀式講話稿

細節8:後班。後班,就是在小組展示的基礎上,進行班級展示,也可以叫做“大展示”。班級展示要樹立三個意識:一是媒體資源意識。不管是傳統媒體黑板,還是現代媒體白板,都要把它當做學生展示的舞台,要珍視課堂展示資源的價值,樹立“浪費媒體資源就是教學事故”的理念。白板、多媒體投影、實物投影儀,都要真正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工具,而不要讓教師獨用。鄭州102中學的做法,值得大家學習。黑板,哪怕是你的課堂還沒有添加黑板,一塊黑板也要使用充分。保證每一個組每節課都至少有一個學生爬黑板展示,應該作為一條課堂常規來執行。課堂不能容忍“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懈怠和浮躁。別拿黑板不當乾糧。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一條隱形智慧:誰有能耐能把學生的“學”“拿出來”,他就會成為王者。所以,我一直主張開展“資源利用指數”評價。諸如,黑板資源利用指數=(實際展示人數/可容納展示人數)×100%。二是參與率最大化意識。要爭取向杜郎口那樣,人人參與展示。黑板不夠用,就把地板做黑板,甚至樓梯做黑板,室內黑板不夠用,就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外置黑板。所有學習杜郎口的學校,如果說有折扣的話,那么,最大的折扣就是杜郎口人人展示和有些學習學校只能做到代表展示的折扣。課堂太需要學情通覽,一目了然了。啥叫高效?啥叫低效?或許就是“一目了然”和“幾十目瞭然”的分野吧。三是隨機展示意識。在不能保證全員展示的情況下,究竟確定誰參加班級展示,這是一個具體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用數學的隨機抽樣最為科學。我一直主張採用“坐標點對稱隨機抽樣法”(按照小組圍坐坐標,隨機抽取與之對稱的各組對應學生)確定展示人員。我對“同層次展示”並不認同,更主張“差異展示”,因為,惟其“差異”,才更能反映學情的全貌,而且,“差異”本身就具有資源加價值。不要擔心某節課的評價不均衡,數學方法總是指向持續均衡的。當然,也不反對教師指定典型問題學生參與展示。

細節9:多樣。多樣,主要指展示形式的多樣。許多實驗校的展示形式,基本都停留在板演和講解上,“生命狂歡”遭遇形式單調的瓶頸。要像杜郎口那樣,開發課本劇、三句半、快板、快書、對聯、詩歌、歌唱、舞蹈、繪畫等喜聞樂見的展示形式。我們深刻的感受到,每一種展示形式的創新,不僅僅是又打通了一條快樂通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智慧得以爆發,能力和自信得以升華。我想起了一句廣告詞:“快樂就是零負擔。”

四、關於點撥。面對課堂上大面積的學生展示資源,作為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展示資源的是非評價上,要思考生成。這是高效課堂對教師教學智慧新的挑戰。我們並不一味地反對教師講,我們提倡教師面對問題有針對性的講。該講的不僅要講,而且,要講的頭頭是道,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當然,點撥並不僅僅是教師的專利,學生的積極參與更為提倡。如何點撥更加有效,也有三個細節需要關注。

細節10:互動。恰如上面所言,高效課堂的點撥,不能是教師“一言堂”的“獨角戲”,要為生生互動、組間互動、師生互動提供路徑與橋樑。要憑藉“頭腦風暴”般的“群見解”,觸動學生主動建構的激情和靈感。讓互動成為一種提醒,讓智慧在挑戰中生成。

細節11:生成。課堂高效看生成。就生成而言可分為橫向、縱向、系統三種形態。橫向偏重於拓展,指向多元;縱向側重於深化,指向深刻;系統著眼於全局,指向結構。客觀的說,當下課堂的生成並不盡如人意。譬如,語文課多喜歡讓學生做題,普遍忽視朗讀的生成。其實,語文最基本的生成就是朗讀,要引領學生生成情感,生成語感,生成理解,生成多元,生成個性,生成創造,生成深刻。而且,一定要把朗讀列入重點展示項目。要善於把情感、理解、個性特色,通過語音變化,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表達出來。再如理科,面對學生展示資源的“對”和“會”,絕不能對了就對了,會了就算了,依然需要生成。要生成結構,生成規律,生成方法。俗話說:“井掏三遍出甜水”。親愛的老師,請在資源面前多加幾層追問,跟學生一起接受課堂智慧的挑戰吧。

細節12:示範。高效課堂應該鼓勵教師的課堂示範。示範是一種素養,示範是一種責任,示範是一種人格。放棄示範就是放棄修煉,就是放棄責任,就是放棄影響。與傳統課堂的示範不同的是,高效課堂的示範不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孤芳自賞,而是學習夥伴的引領與期望。教師示範的精彩,是為了引爆學生的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