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校長演講稿(3篇)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作為南開大學校長、學位委員會主任,現在,我宣布:

根據xx年6月23日南開大學學位委員會學士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的決定,授予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系、法學院、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商學院、經管法試點班、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信息技術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學院、漢語言文化學院、藥學院、泰達學院的2805名本科畢業生,南開大學學士學位。祝賀你們!

同學們,在表達祝賀的同時,我還要特別向你們表示感謝。xx年,當我來到南開大學,你們是我迎進門的第一屆學生。4年之後你們畢業了,而我這個校長還沒“畢業”,還要不斷努力做一名稱職、能夠受你們信任和歡迎的校長。

過去的4年,我們有了許多共同的經歷。我們都在想辦法讓教書的安心把書教好,讓讀書的安心把書讀好,讓食堂把菜炒好,讓我們的南開更好。我還記得你們給我打來的電話,發來的郵件,座談會上的提問,還有貼在“我愛南開”上的留言。你們給我這個新校長出了很多主意,有的是客氣的,也許有的是不客氣的,但無一例外,都是珍貴的。就這樣,我們一起變成了南開人,那種見到“河南開封”都會首先念出“南開”這兩個的南開人。

此刻,站在這裡,我有很多感言想要送給你們,最先想到的,是張伯苓老校長在那篇《對於南開校友的展望》當中說到的:“我希望我們南開的校友一齊燃燒起來,做事‘不自私’、‘肯為公’、‘持之以誠’、‘繼之以勇’,努力於有益國家的事業!”

我希望今天的畢業生能夠記住這句話,記住開學典禮時就講過的“公”、“能”二,為了這個民族的復興,去“燃燒”你自己。

去年,南開大學建校90周年,xx總理到學校對大家發表講話,希望我們“堅持走南開的道路,堅持發揚南開的品格,堅持南開的精神”。

溫總理說:“南開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建設時期,這一點表現得非常清楚。”

同學們,今天是你們一段南開生活的結束之日,也正是你們把個人命運同民族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開始之日。

你們不能鬆懈。因為世上仍有飢餓、戰爭、傷痛、失學,因為中華民族仍未實現偉大復興,南開人“知中國服務中國”的使命不會停止。

你們仍要進步。因為雖然在南開的本科學業已經結束,但新的學習剛剛開始。“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

今天,我們慶祝你們從這個校園畢業了,我們也祝願你們此後的人生沒有不及格——因為“掛科”可以補考,人生只有一次。

在這裡,我戀戀不捨地為你們送別。

我知道,南開留給你的不會只是光榮和快樂,一定也會有委屈和苦惱。但我相信,以後你會越來越想念新開湖畔的梧桐、圖書館前的燈影、馬蹄湖裡的荷花、大中路上的白楊,那是一種家的感覺。想家的時候,就常回家看看,不要跟家裡斷了聯繫。

親愛的新校友們,請記得,南開的品格因你們而發揚光大,南開的精神因你們而生生不息!

90多年了,南開大學一直在這裡。從1919年至今,南開錄取過90屆學生,總數不足16萬人。但南開之所以受人尊重,就是因為這些學生的表現。今天,我不再重複歷屆校友中的那些熟悉的名,將來,你也是其中的一個!

加油吧,我親愛的學生們。讓我聽到你們的好訊息!

哈福大學校長之全體畢業同學演講稿
2017大學校長演講稿(2) | 返回目錄

按照這所古老大學的奇怪的傳統,我應該是站在這兒,告訴你們那些永恆的智慧。我就站在這個講壇上,穿得像個清教徒牧師一樣——這個打扮也許已經嚇到了我那些高貴的先人們,讓他們以為是巫婆現身(校長是女的,譯者注)。這會讓英克利斯(Increase)和考特恩(Cotton)父子倆(他們反對清教,譯者注)忍不住想審判我的。但是,我還是要站在這兒,跟你們聊聊。

你們已經上了四年的大學了,我當校長還不到一年;你們認識三任校長,我只認識大四一個班的學生。那么,經驗是什麼?也許你們應該搞清楚。也許我們可以互換一下角色,我可能就會以哈佛法學院慣有的風格,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自說自話。

從這一點上說,我們似乎都做到了——不管程度多少。但我最近才知道,從5月22日開始你們就沒有晚飯吃了。雖然我們會把你們比作已經從哈佛斷奶的孩子們,但我從沒想到會這么徹底。

再讓我們來說說那個“自說自話”吧。讓我們把這個演講看作是一個答疑式的畢業生服務,你們來提問題。“浮士德校長,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在哈佛讀四年?校長,四十年前你從學校畢業的時候,肯定學到不少東西吧?”(四十年了。我可以大聲地說出我當時生活的每個細節,和我獲得布林莫爾學位的年份——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但請注意,我在班裡還算歲數小的。)

其實,這個答疑環節你們早就從我這兒預定了。你們問的問題也大概就是這類的。我也一直在想該怎么回答,還在想:你們為什麼為這么問。

聽我的回答。冬天,助理就告訴我要有這么一個演講。當我在Kirkland聽中午飯的時候,在Leverett吃晚飯的時候,當我在我上班時和同學們見面的時候,甚至當我在國外碰見我們剛畢業的學生的時候,同學們都會問我一些問題。你們問我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問課程計畫,不是提建議,也不是問老師的聯繫方式或者學生的空間問題。實際上,也不是酒精限制政策。你們不停地問我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很多都去了華爾街?為什麼我們哈佛的學生中,有那么多人到金融、諮詢和電子銀行領域去?”

這個問題可以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我要用的是威利薩頓(一個美國銀行大盜,譯者注)的回答。你們可能知道,當他被問到為什麼要搶銀行時,他說“因為那兒有錢”。我想,你們在上經濟學課的時候,都見過克勞迪亞·戈丁和拉里·凱茲兩位教授,他們根據七十年代以來他們所教學生的職業選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發現,雖然金融行業在金錢方面有很高回報,但還是有學生選擇了其它的工作。實際上,你們中有37個人選擇做教師,有一個會跳探戈的人要去阿根廷的舞蹈診療所上班,另一個拿了數學榮譽學位的人要去學詩歌,有一個要在美國空軍受訓作一名飛行員,還有一個要去作一名治療乳房癌症的醫生。你們中有很多人會去學法學、學醫學、讀研究生。但是,根據戈丁和凱茲的記錄,更多的人去了金融和諮詢行業。Crimson對去年的畢業生作了調查,參加工作的人中,58%的男生和43%的女生去了這兩個行業。雖然今年的經濟不景氣,這個數還是到了39%。

高薪、不可抗拒的招聘的衝擊、到紐約和你的朋友一起工作的保證、承諾工作很有趣——這樣的選擇可以有很多種理由。對於你們中的一些人,也許只會在其中做一到兩年。其他人也都相信這是他們可以做到最好的一份工作。但,還是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這樣選擇。

其實,比起回答你們的問題來,我更喜歡思考你們為什麼會問。戈丁和凱茲教授的研究是不是正確的;到金融行業是不是就是“理性的選擇”;你們為什麼會不停地問我這個問題?為什麼這個看似理性的選擇,卻會讓你們許多人無法理解、覺得不盡理性,甚至有的會覺得是被迫作出的必要的選擇?為什麼這個問題會困擾這么多人呢?

我認為,你們問我生活的意義的時候,是帶著指向性的——你們把它看成是高級職業選擇中可見、可量度的現象,而不是一種抽象而深不可測的、形上學的尷尬境地。所謂“生活的意義”已經被說濫了——它就像是蒙提·派森(Monty Python)電影裡可笑的標題,或者說是《辛普森一家》里的那些雞零狗碎的話題一樣,已經沒有任何嚴肅的涵義了。

讓我們暫時扔掉哈佛人精明的處世能力、沉著和不可戰勝的虛偽,試著來尋找一下你們問題的答案吧。

我想,你們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你們不想只是做到一般意義上的成功,而且還想過得有意義。但你們又不知道這兩個目標如何才能同時達到,你們不知道在一個大名鼎鼎的公司中有一份豐厚的起薪,並且前途很有保障,是不是就可以讓你們自己滿足。

你們為什麼要焦慮?說起來,我們學校這方面也有錯。從你們進來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你們,到這裡,你們會成為對未來負責的精英,你們是最棒的、最聰明的,我們都要依靠你們,因為你們會改變這個世界。這些話,讓你們個個都胸懷大志。你們會去做各種不平常的事情:在課外活動中,你們處處體現著服務的熱情;你們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因為你們關注地球的未來;在今年的總統競選中,你們也表現出了對美國政治改革的熱衷。

但現在,你們中的許多人迷惘了,不知道這些在做職業選擇時都有什麼用。如果在有償的工作和有意義的工作之間做個選擇,你們會怎么辦?這二者可以兼顧嗎?

你們都在不停地問我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關於價值、試圖調和那些潛在競爭的東西、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認識,等等。現在的你們,到了要作出選擇的轉換階段。作出一個選擇——或工作、或讀研——都意味著失去了選擇其他選項的機會。每次決定都會有舍有得——放棄一個可能的同時,你也贏得了其他可能。對於我來說,你們的問題差不多就等於是站在十路口時的迷茫。

金融業、華爾街、“招聘”就是這個困境的標誌,它帶來了比職業選擇更廣更深的一系列問題。不管你是從醫學院畢業當了全科醫生或者皮膚科醫生,從法學院畢業進了一家公司或者作了一名公設辯護律師,還是結束了兩年的Teach for America項目,在想要不要繼續教書,這些問題總會在某種程度上困擾你們。你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們既想活得有意義,又想活得成功;你們知道你們所受的教育,讓你們不只是為自己的舒適和滿足而活,而且還要為你們周圍的人而活。現在,到了你們想辦法實現這個目標的時候了。

我想,還有一個原因使你們焦慮——這個原因和第一個原因相關,但又有所不同。你們想過得幸福。你們一擁而上地去選修“成功哲學”和“幸福的科學”,想從中找到秘訣。但我們怎么樣才能幸福呢?我可以提供一個不錯的答案:長大。調查數據說明,越老的人——比如我這個歲數的人——比年輕的人感到更幸福。但可能你們都不願意等。

當我聽著你們說你們面前有如何的選擇時,可以聽出來,你們在為搞不明白成功和幸福的關係而煩惱——或者更確切地說,什麼樣的成功,不僅能帶來金錢和名望,還能讓人真正地幸福。你們擔心工資最高的工作,不一定是最有意義、最令人滿足的工作。但你們想過沒,藝術家、演員、公務員或者高中老師都是怎么過的?你們有沒有思考一下,在媒體圈裡該怎么生存?你們是否曾試想過,在經過不知道多少年的研究生學習、寫了不知道多少篇論文之後,你們能否找到一個英語教授的工作?

所以,答案就是:只有試過了才知道。但是不管是畫畫、生物還是金融,如果你都不試著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認為最有意義的東西,總有一天你會後悔的。生活的路還很長,總有機會嘗試別的選擇,但不要一開始就想著這個。

我把這個叫作職業選擇中的停車位理論,幾十年來我一直在和同學們說這些。不要因為你覺得會沒有停車位,就把車停在離目的地20個街區遠的地方。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後再到你應該去的地方。

你可能喜歡投資銀行、喜歡金融、喜歡諮詢,它們可能是最適合你的。也許你和我在Kirkland碰到的一個大四學生一樣,她剛從西海岸一家很有名的諮詢公司面試回來,她問:“我為什麼要做這行?我討厭坐飛機,我不喜歡住酒店,我不會喜歡這個工作的。”那就找個你喜歡的工作吧。要是你醒著的時間裡,都在做你不喜歡的事情,你也不會感到幸福的。

但是,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你們要問出這個問題——問我或者問你們自己。你們選擇了一條路,也就選擇了一份挑戰。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該怎樣到達那兒。這是好事。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我們的錯。關注你的生活,思考怎樣才能把它過好、怎樣才能把事情做對:這些也許是博雅教育給你最寶貴的東西。通識教育讓你自覺地生活,讓你在你所作的一切中尋找、定義價值。它也讓你成為一個自我的分析家和批評家,讓你從最高水平上掌握你生活的展示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博雅教育讓你自由。它們賦予你行動、發現價值和作出選擇的能力。不要靜止不動,要隨時準備接受改變。牢記那些我們告訴你們的遠大理想,就算你覺得它們永遠不可能實現,也要記住:它們可以指引你們,讓你們到達那個對自己和世界都有意義的彼岸。你們的未來在自己手中。

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們會做出什麼樣的成就了。無論如何,常回家看看,和我們分享你的幸福!

大學校長演講稿——經驗與激情
2017大學校長演講稿(3) | 返回目錄

同學們、老師們,下午好。

我們這個世界,一直有一項缺憾:有經驗的人缺少激情,有激情的人沒有經驗。而今天呢,有經驗的教授和有激情的學生走到了一起,組織了這樣一個“信息安全高校行”,從北郵開始,依次走向人大、北理工、清華和北大。然後還要推向全國。這么好的一個活動,我這個當校長的當然應該來祝賀。

大學的特點可以說就是經驗與激情的融合。融合在一間間教室,融合在一組組實驗,融合在一個個專利,融合在一篇篇論文。經驗與激情之所以能在大學裡融合,從而彌補這世界的缺憾,是因為大學校園裡崇尚學術的自由和平等。

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需要經驗。經驗是財富,不僅屬於個人,而且屬於社會。這也就是人們尊敬師長的緣故。一個大學、一個社會成熟的必要標誌是尊重經驗,善待學者。

逐年增長的經驗,一不留心往往會掩埋激情,讓暮氣滋生。因此呢,在科學技術前沿衝鋒陷陣的總是充滿激情,開始積累經驗的青年。一個大學、一個社會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愛護激情,關懷青年。

激情的青年人人渴望擁有經驗。然而,經驗是真才實學,經驗靠工作積累,應該懂得,學術態度的浮躁是取得經驗最大的障礙。

上個月召開的第六屆全國計算機套用聯合會議,來稿 560 篇,錄用 357 篇,這本來應該是很象樣的會議,參會者應該大有收穫,可惜註冊參會人數只有 147 名,而最後到會宣讀論文的僅僅剩下 78 人。

會議程式委員會主席還告訴我,他甚至接到兩個電話,讓人哭笑不得。一個要求更改第一作者名,原因是自己已有職稱,擬定的新作者為了提職稱需要一篇論文。第二個是說不會來開會,要求會議出具證明,說明論文已被錄用並在第幾頁刊載。

學術界的浮躁,由此可見一斑。如果這樣的浮躁學風蔓延,那么還談什麼建設一流大學?還談什麼建設科技強國。要說這學風浮躁根源,有歷史的,官本位意識幾千年;有社會的,按學歷、身份支付薪酬的勞動分配製度;有管理的,把論文數目當作衡量人的標準;有文化的,狹隘的個人功利價值觀。當然,我們的教育,也應該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想,一個大學真正的、非自我吹噓的校風和學風,從她的學生教師參加學術活動、學術會議的表現就可以一目了然。因為在這裡,沒有應付上級檢查的事先布置,沒有班主任點名,沒有任課教師提醒的目光,也沒有成績、考試和學分,這裡反映的是真實的校風和學風,是對於科學和技術發展真正起作用的精神、態度和能力。

我今天很高興,你們學生的協會自發組織參與了這次 " 信息安全高校行 " ,有這么多學生、這么多有名教授專家參加,而且還是在周末。你們的協會沒有沾染上一點狹隘功利主義的色彩。你們組織的活動純粹是為了學術、為了技術、為了社會的信息安全。我衷心祝願“信息安全高校行”成功。也祝願北郵 " 團結、勤奮、嚴謹、創新 " 的校訓精神在你們的協會和你們組織的學術活動的推動下,蔚然成風。

謝謝大家。

精選有關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演講稿範文
大學校長演講稿(4) | 返回目錄

親愛的同學們:

畢業了,祝賀你們!祝福你們!

今天,我站在這裡,高興的同時,更多的是牽掛。我是77級的大學生,當年,一張大學文憑就可以走遍天下。而今,你們卻遭遇了史上最難就業年。擠在699萬就業大軍中,為生計、為理想苦苦尋求。此時此刻,我很想像杜甫那樣,大聲疾呼:安得崗位千萬個,大庇你們俱歡顏! 這樣的現實帶給我一個深深的思考,也帶給中國大學一個深深的思考,更帶給中國教育一個深深的思考。

所以,臨別之際,我想和大家談談思考。也許同學們一聽就笑了:思考誰不會?思考多累啊?思考又有什麼用呢?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需思考。“內事不決百度一下,外事不解谷歌一番”,我們已經習慣了寸步不離電腦,習慣了與手機耳鬢廝磨。網路覆蓋世界,信息湮滅一切。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暇思考。大家忙於玩人人、逛淘寶、織圍脖、打網遊。為應付各種考試要背的東西太多,南一門報亭邊要收的快遞太多,32號樓要約會的“甜素純”太多。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心思考。一部泰囧,國人盲目追捧;一曲騎馬舞,竟然全球狂歡。微信、微博、微電影……

微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知識碎片化,需求感官化,審美娛樂化。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法思考。現代人就像生活在高壓鍋里,面對高物價、高房價,直呼:壓力山大!難怪近期有個統計,70%的人甘於把自己歸為屌絲。屌絲還需要思考嗎?!屌絲只需逆襲!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害怕:在這個時代,你們已經習慣了不思考,習慣了只活在當下;為生存而“蝸居”,因沉溺網路而“宅居”,或缺少真愛而“獨居”,成為“無夢、無趣、無痛”的“橡皮人”。我更害怕,外在的生活會壓倒內心的本性,大學培養的社會精英隨波逐流,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靈魂逐漸消磨,思想日益枯竭。

思考令人痛苦,甚至讓人孤獨,這就是所謂的“思考之痛”。但是,30多年的社會閱歷帶給我的最大啟迪是:人生走得越遠越需要思考,社會環境越複雜越需要思考,世界變化越大越需要思考。一旦思考明白,你將會無比的輕鬆與快樂;一旦思考明白,你就有勇氣和力量,去改變現狀,去改變命運!

上個月,剛剛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馬雲,曾是我校的一名外語老師。18年前他去了趟美國,帶回來一個思考。由此起步,創建了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他的成功,源於思考!

霍金,他的身體被“禁錮”在輪椅中,可他的思想卻能在廣袤的時空自由翱翔,解開了宇宙之謎。他的深刻,源於思考!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石,新文化運動喚起了人們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真理標準的討論帶來了思想大解放。古希臘智者運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形成了西方的人本精神和文明體系。這些都源於思考!

縱觀歷史,橫觀東西,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培根等。他們的偉大,都源於思考!

同學們,請記住,偉大的思考,來自思考的偉大!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但我要說“我在故我思”。沒有思考的讀萬卷書,只是浮光掠影,沒有思考的行萬里路,也不過是走馬觀花。同學們,請帶著思考去遠行!

把文憑裝進口袋的是菜鳥,把知識裝進腦袋的是信鴿,而能把思考融進血液的才是雄鷹!在我心中,你們,都是能搏擊長空的“杭電之鷹”!

同學們,迷惘的人生需要思考。諸位是否思考過:為什麼有些人沒有輸在起跑線,卻也沒有贏在終點?為什麼人生機會相同,卻精彩不同?我知道,你們是抱著“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進入大學的。我也理解,當往日的“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過時時,你們會疑惑。我更明白,當知識改變命運已不再是永恆真理時,你們會迷茫。但我要告訴你們,現實很現實,那樣的時代已漸漸遠去。如今,人類知識總量每三年翻一番,全球信息總量每兩年翻一番。同學們是否思考過,在這知識爆炸和大數據時代,在這命運多元、難以預測的年代,僅僅靠知識還能像過去一樣改變你的命運嗎?no! 思考才能改變命運!思考才能成就你的人生!這就是老薛的肺腑之言!

同學們,你們肯定思考過幸福。如果此時,cctv的小方話筒對準你,問“你幸福嗎?”你會怎樣回答呢?千萬別告訴我你姓曾。還是像社會上流行的那樣說:“幸福就是:乾的少,得的多;長的帥,老的慢;活的久,死的快”。不錯,這是一種幸福,但我希望你們不要停留在一己之私的幸福上。海德格爾說:人,應該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我們不能為時尚而時尚,為名利而名利,為成功而成功。利益不能成為唯一的價值,道德不能當作交易的籌碼!同學們,請永遠不要忘記,精神與心靈才是我們最終的棲息之地!

同學們,浮躁的社會呼喚思考。xx年的中國很不平靜,網上盛傳“黃浦江排骨湯”的段子,大學室友“感謝當年不殺之恩”的玩笑話,道出了多少無奈和悲哀。有人說:這是一個充滿失敗感的盛世。同學們,當各種負面新聞撲面而來,很多人“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時候,很多人不相信未來的時侯,你們是否也像別人一樣吐槽、抱怨、怒罵?或者只是說:元芳,你怎么看?我希望你們應有更多建設性的思考!

請你思考——當我們陷入pm2.5、水污染、垃圾圍城的“十面霾伏”時,如何讓天更藍、水更清?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鎘大米”等各種毒食侵襲我們之時,除了去香港買奶粉,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當“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吐痰”、“中國式離婚”等問題層出不窮時,我們離良好秩序的公民社會還有多遠?

還請你思考——近百年來,為什麼中國沒有出過享譽世界的思想家?幾十年來,為什麼中國沒有出過站在世界巔峰的傑出科學家?“錢學森之問”,拷問的,難道僅僅是教育的責任嗎?

再請你思考——這些年,我們渴望民主、追求自由,但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真的能嫁接到中國嗎?國家試圖打破“贏者通吃”的局面,社會公平、正義離我們還有多遠?國家弘揚生態文明、努力提升幸福感,但“增長中國”變成“美麗中國”、“幸福中國”還要多久?

同學們,紛亂的世界渴望思考。放眼世界,歐債危機、南海紛爭、顏色革命、恐怖攻擊,此起彼伏,紛繁雜亂。現在的中國,正行進在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但“中國威脅論”欲靜不止。中國如何和平崛起?既不能像有的大國,一直試圖將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強加於人;更不能像個別小國,整天覬覦周邊國家的資源。我們要思考大國的文明崛起!讓中國製造、世界合作升華為中國創造、世界認同。我們要用深長的思考,去尋求文明的至高點。把中國夢變成時代之夢、世界之夢!

同學們,你們這一代人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你們有思考,社會就不會愚昧;你們有方向,未來就不會迷茫;你們有陽光,黑暗就無處躲藏!

親愛的同學們,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刻,我特別想效仿諸葛亮,給你們每人送上三個錦囊。但是,再好的錦囊也抵不過思考的力量。

臨行沒有錦囊包,只有思考將你擁抱!這就是母校!

同學們,思考致善,思考致遠,思考致勝!

希望你們思考,不停思考,永遠思考!

謝謝大家!

最新有關國小開學典禮校長演講稿範文選集 

2024年大學校長演講稿:經驗與激情
大學校長新生開學典禮講話稿
2024年大學校長開學典禮講話稿
大學校長2024年新 年 致 辭
2016復旦大學校長的演講稿:守護知識分子應有的尊嚴
2016復旦大學校長的演講:找回人類的天真
2016復旦大學校長的演講
2016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的演講
精選2016有關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演講稿範文
有關畢業典禮上大學校長演講稿範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