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動員會學生髮言稿

(三)記憶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基礎

平時我們慣用的學習方式是看書,重要的內容往往也只看過一兩遍,很難重複多遍地看同一本書,重要的知識卻沒能真正植入腦海,過不了多久便模糊不清了,這樣吸收到的知識只能算是了解、知道,卻很難做到,只是紙上談兵,不會實際套用。中國有句古語:“重複為學習之母。”世界項尖激勵大師會克拉曾說過:“一個人學習最少重複16次以上,才能記憶95%。”學生要記憶大量的知識。如果不能科學用腦,認識記憶規律,效果將事倍功半,並且越來越沒有信心。但如果掌握了良好的記憶方法,記憶就會變得充滿樂趣。

(四)發現問題並善於分析問題、積極回答問題

海森堡說過,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就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實際上,能提出問題,就說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如果面對難題不知從何下手,就肯定無法給出正確答案。而如果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就等於是邁出了解題的第一步,只要繼續往下走,就有機會把題目做對。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好學生總是能把一個難題分解為各個部分,找出其中的關聯,然後逐一擊破。課堂上的回答問題,其實是一種檢驗,考察自己的臨場發揮能力、思維的縝密程度,以及面對問題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這些品質對於考試都是至關重要的,培養它們的主要途徑正是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

(六)及時查漏補缺

作業是學生對頭腦中知識的檢測,任何錯誤都意味著自己的漏洞和不足。而及時檢查,能夠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減少錯誤,從而提高學習的信心。有漏洞不去彌補,漏洞就會越來越多。學習的難點不在於聽課,而在於查漏補缺。每個學生都聽同樣的課,都有同樣的問題和遺漏,誰彌補得越多越快,誰的成績就越好。在課堂上,老師講出來的知識僅僅是老師的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消化吸收,做出小結,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

一切皆有可能

非洲蜂能夠在草原上連續飛行250公里。大雁之所以能搏擊萬里長空,是因為它們組成“人”字形,飛行速度比單飛既快又省力;老鷹之所以能追趕白雲,是因為它們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而體態臃腫、肥胖且翅膀非常小的非洲蜂為什麼能夠在草原上連續飛行250公里,且飛行高度是一般蜂類所不及的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生物學家們對非洲蜂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從生物學的理論上講,非洲蜂體形肥胖臃腫而翅膀卻非常短小,在能夠飛行的物種當中,它們的飛行條件是最差的;從飛行的先天條件來說,非洲蜂們甚至連雞、鴨都不如;從流體力學來分析,它們的身體和翅膀的比例根本是不能夠起飛的,即使人們用力把它們扔到天空去,它們的翅膀也不可能產生承載肥胖身體的浮力,會立刻掉下來摔死。

然而事實卻是,非洲蜂不僅能飛,而且是飛行隊伍里最為強艦最有耐力、飛得最遠的物種之一。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後,科學家們對此給出了合理的解釋:非洲蜂天資低劣,但它們必須生存,而且只有學會長途飛行的本領,才能夠在氣候惡劣的非洲大草原活下去。簡單地說,如果非洲蜂不能飛行,它就只有死路一條!為了生存,非洲蜂克服了自身的劣勢,執著地練習長途飛行,終於獲得了長途飛行的能力,而這也是它賴以生存的根本。非洲蜂用自身的成功給了我們人類這樣一個啟示:只要堅持,沒有什麼叫做“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