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習慣演講稿2篇

2、獨立思考。父母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3、認真細緻。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而決不能草率馬虎。為了提高正確率,培養責任感,從一年級就要讓孩子養成寫完作業及時檢查的習慣。讓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看清題目,認真書寫、計算等,這對以後的發展非常有益。

4、思維活躍。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善於培養孩子勤思的優點,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並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家長要多講,多啟發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這樣會使孩子有問題也不敢問。

5、善於積累。國小生記憶力好,有些東西會背了,可以終生不忘6、及時複習。根據美國學者研究,即使是100個完全學會的事物,第一天只能記住60%、第2天40%、第三天30%而已。可是往後的記憶減少就很慢了,1個月後大概還能記住20%,為了不將學過的忘記,複習很有必要。當天複習由於記憶猶新,所以學習過的能記住,也可達到學習的成就感、滿足感。如果兩三天后才複習,由於記憶已經淡薄,所以效率很差,如果完全不複習的話,學過的就漸漸忘記了。低年級如果每天小複習,每周大複習,課業一定跟得上,而且會對功課產生自信。

在低年級一定要重視上面這六個學習習慣的培養。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低年級小孩子要養成哪些重要的行為習慣:

我建議我們低年級的家長要重點培養以下3個習慣:

1、講文明、懂禮貌。我們都希望孩子是懂禮貌講文明的。具體說就是要尊重長輩,到校了要和家長說再見,離校時和老師說再見。和同學相處應該謙讓、應該誠信,應該團結。我們要防止孩子的不誠實,自私自利,孤立不合群。有時小夥伴之間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碰撞傷了,孩子之間你打打我,我招招你,拿了自己喜歡的物品等等,家長決不能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發現情況,及時與老師聯繫。讓孩子與同學相處時要寬容,不要一點小事就鬧彆扭。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是最可愛的孩子。

文明的國小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

1、有人對你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他,身體要對著他。

2、向表現出色的人表示祝賀,鼓掌要保持3秒鐘。

3、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捂住嘴巴,然後說對不起。

4、接受別人的幫助或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

5、順手撿起你見到的任何垃圾。

6、輕輕推門,隨手關門;進出時,為別人扶住門。

7、做錯事情趕緊說“對不起”,並立即改正。

8、走樓梯或自動扶梯,要站在右側。

9、人離座位,凳放桌下,桌面無物。

10、當天的事情當天畢,誰都不例外。

11、上廁所節約用紙,上完後不忘沖水,洗手。在廁所里遇見老師同學儘量用眼神交流。

12、對來訪者表示歡迎,體現你的真誠。

13、飯前先洗手,飯後把餐具擺放整齊。

14、無論在哪裡吃完東西,都要對你的垃圾負責。

15、接電話先說“您好”。

16、不管你在哪裡,都不隨地亂扔東西。

2、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衛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國小生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他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又體現了良好的精神風貌!要求家長要教育孩子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