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演講稿

雖然有爸媽每月生活費養著,但大學生也要學會理財。暫且說能省能賺的本事,畢竟半隻腳已經踏入社會的大學生總要脫離“母體”獨立生活,說不定功成名就之後,這些“絕招”仍是他們親密的“夥伴”。

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如何理財?對此,有的人會嗤之以鼻:除了每月的生活費,我根本就沒錢,還理什麼財?錯!教你十樣“學生理財招數”,保你過得要比以前好。

制定每月支出計畫

案例:謝非花錢向來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每月5日(父母發薪,他拿生活費一貫是他的歡樂日,邀朋友吃飯、買軟碟,出手好闊綽;但這樣的好日子維持不了幾天,通常是每個月不到一半,錢包就見底了,後半個月只能以速食麵為主食。謝非也想改掉這個毛病,但是錢放在口袋裡他就沒有節制,為了制約自己,他辦過好幾張銀行卡,可是從來就沒搞清過哪張卡里有錢,哪張卡里沒錢,時間一長甚至連幾張卡的密碼都忘了,只好再到銀行去查。

招數:謝非的這個毛病是很多大學生的通病。如果你討厭記賬,那么至少在你拿到money以後,好好規劃一下本月的大致支出,然後分門別類將費用劃分好。不要嫌煩,多花個三五分鐘,必定能省去日後不少麻煩。怕用錢過度的話,不妨把錢存入銀行,或者每天限制帶錢;最土的辦法就是:把錢分門別類裝入信封,要用才拿。

不貪便宜,只買適合自己的東西

案例:舒麗和所有女孩子一樣喜歡逛街,也同樣容易對打折、優惠的商品怦然心動。有一次在淮海路上,她看到過去一向可望而可及的esprit居然有幾款對摺出售,大喜過望,毫不猶豫地買了兩件(其實也要200多元錢一件)。但回寢室後,同學們都說衣服的顏色不適合她穿,樣子好像也不是很好。小舒心情沮喪的同時,也開始考慮後半月的生活費問題。

招數:其實,這個病不僅在女同學中有,在男同學中也相當普遍,以後工作後也會經常遇上。所以,你應該在購物前要寫張清單,外面的誘惑實在太多,完成任務後就應該馬上“打道回府”。如果遇到實在喜歡的東西,就問自己,現在必須要用嗎?如果不是,就安慰自己等一次打折的時候再來買;如果看見商家打出什麼跳樓價清倉之類的廣告,就對自己說,別把自己的寢室當成商家的倉庫。

身上不帶大額鈔票

案例:袁硯出去逛一次街,總要花掉兩三百元錢。百元大鈔就像流水一樣沒了。

招數: 為了避免“一時興起”的大額消費,這個辦法最好了:不要輕易將大額的現鈔(如50元、100元)開。經驗告訴我們,花掉十張十元錢比花掉一張一百元要慢得多。

利用專業知識投資炒股

案例:唐棠是某名牌大學經濟系學生,1999年他參加了一個風行一時的模擬炒股大賽,結果兩個月內收益率達到180%,一舉冠。於是XX年初,他向父母借款一萬元正式進入股市,入市第一年收益率為40%,把一學費賺到了手。XX年下半年大盤持續下跌,好在他懂得止損,損失不大。現在他已經洗手不乾,一心一意地準備gre考試。

招數:死錢不如活錢,如果你身邊有一大筆現金,放在身邊還不如讓它們錢生錢。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自己創造財富,是最恰當不過了;有時間看盤的話,可以選擇一些短線投資;時間不允許的話,就選擇中長線操作或購買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