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中金論壇演講稿

房地產泡沫十分簡單;但超級泡沫則複雜得多。超級泡沫的發展趨勢源於信貸和負債的不斷增加。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的信貸增長速度遠遠快於GNP。可是,當羅納德·里根擔任美國總統,瑪格麗特·柴契爾擔任英國首相後,市場被錯誤認識所籠罩。因此,增長率不斷加速,並在80年代呈現了泡沫的特點。

錯誤認識來源於當前的金融理論,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該理論認為,金融市場趨向均衡,偏離均衡只是由偶然的外部因素引發的。這種理論被用來說明追逐自我利益不應受到約束以及市場應放鬆管制是合理的。我把這種說法稱作“市場原教旨主義”,並且我認為這種論斷是建立在錯誤的論據基礎上的。僅僅因為監管和其他形式的政府干預被證明是有缺陷的,並不能說明市場是完美的。

儘管市場原教旨主義源於錯誤的前提,但是它卻符合財務資本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促使資本自由流動,也為單個州政府的徵稅和監管帶來困難。金融交易的放鬆管制以及對創新採取的寬鬆環境提高了金融企業的盈利能力。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金融業創造的利潤都達到了所有企業利潤總和的三分之一。

由於市場原教旨主義基於錯誤的假設,因此20世紀80年代將其作為經濟政策指導原則的做法必將帶來惡果。實際上,從那時起,我們已經經歷了一系列金融危機。但是這些惡果對處在全球金融系統最邊緣的國家造成了重創,而不是處於金融系統中心的國家。因為整個金融系統由已開發國家,特別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享有否決權的美國控制。

一旦金融危機對美國的繁榮產生威脅(例如20世紀80年代末的儲蓄和貸款危機,以及1998年對沖基金公司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倒閉),政府就會出面干預,制定政策,解救受困的金融機構,在經濟活動放緩的時候出台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因此,階段性的危機實際上成為成功的測試因素,鼓勵了更大規模的信貸擴張,以及金融市場應獨立運行的錯誤認識。當然,是金融監管機構的干預,而不是金融市場修正本身錯誤的能力使得這些測試獲得成功。但是投資者和政府傾向於自我蒙蔽。與出於金融系統邊緣的國家相比,美國的相對安全和穩定促使美國極力吸引全球其他國家的存款,使得經常賬目的保持赤字。2006年第一季度,美國經常賬目赤字達到了占GNP 7%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