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演講稿4篇

xx下午好,我是xx區xx國小xx班的xxx,我很榮幸能站在這裡進行新民晚報的小記者面試。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自己!我呢,是個雙重性格。我文靜的時候,就會乖乖的坐在課桌前看書,可我活潑起來的時候,卻動個不停。每當一下課,我就會跑到外面走廊上,去跳繩,玩遊戲。每當星期六、星期天,我就會央求爸爸陪我打羽毛球,或是到郊外爬爬山,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人們說我是一個外向、大膽的女孩,的確是這樣。我呀,就是站在全世界人面前發言,也絲毫不會害怕、膽怯。

接下來,就介紹介紹自己關於學習方面的事吧!我現在擔任學校大隊委,也是語文課代表。喜愛看課外書的我,時常出現在圖書館門口。記得有一次,我從圖書館裡借了5本書,結果在第二天的下午就看完了,當我再次來到了圖書館換書的時候,那兒的管理員看了問我:“小妹妹,這些書你那么快就看完了!”我點點頭。

瞧,這就是我,一個既文靜又可愛的我;這就是我,一個酷愛看書的我!但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希望能當上小小記者!

記者演講稿(2) | 返回目錄

各位評審、各位來賓。各位新聞界的同仁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電視台的記者,此時此刻,我們要在這裡討論做文與做人的道理,面對同仁、先輩,我豈敢壯語豪言,我只是想起了我們老領導的一句話,×台的記者應該做穿草鞋的記者。 

草鞋是什麼? 

草鞋丈量過艱難的歷程、泥濘的道路,有和長征一起載入史冊的光榮。 

草鞋連線著平民百姓的期望和寄託;穿草鞋的記者,是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記者;穿草鞋的記者不嬌貴、不勢利,心中對普通老百姓、對新聞事業充滿了熱愛,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19×年12月,當時我還在××電視二台新聞部。當我們的《××》節目被會議充斥,被大量有償新聞侵占版面的時候,××電視台一位老資格的記者走馬上任,他給我交代的第一個採訪任務是到農村去,到×縣去,他說×縣是一方熱土。新主任的一句話勾起了我對新聞久積的熱情。在臘月呼嘯的寒風中,我依然扛起裝著攝像機的幾十斤重的大箱子,懷揣從部門借來的100塊錢,擠上從××發往×縣的長途公共汽車。我的一些習慣於採訪車接送。吃住樓堂館所。稿子搶手代寫。紅包不拿稿子不發的同行們對我抱以冷眼和不解。然而田野的清風,土地的厚重,農民的摯情給了我溫暖的創作激情。有關×縣農民修路的系列報導很快播發了,《×縣農民拆房讓路不要國家一分錢》還獲得本年度的××新聞獎。我不敢說這就是我的成功,我只是覺得踏實而且同心無愧,因為我當了一回穿草鞋的記者! 

朋友,我們的採訪經歷千差萬別,我們的文章千姿萬態,但是所有我們至今難忘、穿越時空的優秀新聞作品哪一個沒有留下我們敢於吃苦的足跡和帶著來自生活的迴響! 

穿草鞋的記者敢於趟過泥濘而百拆不回,善做實事,敢說真話。俗話說捧人的戲好演,黑著臉說話難,然而我堅信無欲則剛。 

19×年4月23日傍晚,在瀟瀟的春雨中,一位×縣的農民把我堵在了下班的路上,告訴我:他們村裡的村幹部把農民集資建校的錢,給吃喝揮霍掉了, 

1954年建校的村中心國小,牆壁裂縫,屋頂漏雨,房梁傾斜。兩年前就已開始集資修建新校舍,因為村裡的幾條蛀蟲把錢揮霍掉了,一百多名國小生至今仍坐在隨時都可能倒塌的教室里上課,學生的家長為此終日提心弔膽。聽到這裡,我立刻冒雨前行赴×縣調查了解。調查中的甘苦已不足掛齒,只是第二大,當我再赴×決意曝光此事的時候,遇到的是一路的圍追堵截。然而事實拒絕吃請,金錢買不走良知,《危漏年已久,修繕應有期》的電視批評報導當晚即與觀眾見面。儘管此前,縣領導已將電話打給我們的台領導,然而新聞事業責任重大,縣領導不知道,不知道我們的記者是穿草鞋的記者。 

鐵肩擔道義,草鞋行萬里。 

××分社的一位主任記者說過:“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善惡忠好,筆下有人命關天。”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面對金錢的誘惑和權力的重壓,朋友,作為無冕之王的我們,是否每一次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回顧歷史,我們欽佩一個外國人斯諾,告別人稱天堂的美國,踩著不平坦的中國之路,給新聞史上留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樣跨越歷史時空的新聞巨著;有皮鞋不穿而穿草鞋的范長江,從燈紅酒綠的大城市來到硝煙瀰漫的抗目前線,從國統區到根據地,范先生記錄了一個時代,也留下了他作為一名傑出新聞工作者的成功與風範。再看今天,在惡浪滔天的抗洪一線,有記者不屈的身影;在巴格達、貝爾格勒戰鬥的街頭,有我們中國的記者向世界報告著正義的聲音。 

“我來了,我看到了,我贏了。”唐師僧的這句名言佳句,仿佛也有草鞋精神;深入海灣戰爭,寫下《我從戰場歸來》;千里之行,可知名記者唐師曾也有一雙磨不爛的腳。 

真想穿一雙草鞋,走得更遠,去開闢更廣闊的生命空閱,然而我們都無法離開現實的土壤,19×年6月,我在××電視台周未版投標中的,成為《家住××》這一社會文化欄目的製片人,可以說我是在大家紛紛看好經濟類節目的時候,樹起了為社會文化鼓吹的大旗。欄目開播以來的日日夜夜,作為製片人的我在金錢的困惑與文化的清貧之間來回撕扯著。請人,要付工資,拍片更要花錢,兩萬元的啟動資金本已捉襟見時,歸還日期又眼看就到。我怎能不為錢憔悴呢?但我不為錢折腰。今年3月,當一家廣告公司拿來有償專題片,要塞到我們欄目播出的時候,被我拒絕了。廣告公司和他們的客×恥笑我們的記者是酸臭文人。我說:“馬上把你們的錢拿回去,並且記住,這是人民的電視台,不是某個財主的電視台。”朋友,我當然也有慷慨之後的煩惱,可是為了舉起這面文化的大旗,在這條尚且艱難的路上,我仍然要當穿草鞋的記者! 

也許有人說,草鞋是穿不久的,可是我想:不怕,當草鞋磨爛的時候,我們的意志卻有一種永遠也磨不爛的草鞋精神。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記者演講稿(3) | 返回目錄

XX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那一份倡議 那一萬斤西瓜

又到九月,又是瓜車進城的季節。

每當我在運城的大街小巷,看到暢通無阻的瓜車菜車;每當我在各個小區的門口,看到“歡迎瓜農來賣瓜”的橫幅;每當我在城市的街道兩邊,看到井然有序的瓜果臨時銷售區……我都會想起,我在8年前寫過的一篇評論,想起一位令人感動的讀者,想起他送給我的一萬斤西瓜。

那篇評論,其實就是個倡議書,是一篇關於號召市民多買西瓜的倡議書。

那是XX年的7月,我們運城日報社的《黃河晨報》剛剛創刊4個月。那一年,運城的7萬多畝西瓜大獲豐收,但是,瓜農們還沒來得及高興,就不得不面對西瓜賣不了的難題。一車西瓜只能賣幾十塊錢,最便宜的甚至一斤只賣兩分錢。就算這樣,瓜農的房子裡、院子裡、田間地頭,還是到處都堆滿了賣不出去的西瓜。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一個悲劇發生了——一位瓜農開著農用三輪車進城賣瓜,被交通執法人員扣住,還要罰款400多塊。他的妻子聽到這個訊息後,一氣之下,上吊自殺!這個突發事件,直接觸發了新生的《黃河晨報》的第一個重大戰役性報導——幫瓜農賣瓜。

作為值班編輯,我的任務是在前方記者報導完突發事件本身之後,起草一篇倡議書,將輿論焦點從突發事件向“解決賣瓜難”引導。

但是,直到領導要求交稿的前一天晚上,我仍舊毫無頭緒。西瓜,西瓜……半個晚上,我的腦子裡全是圓圓的西瓜在滾來滾去。

忽然,我想到了曾經種過七八年西瓜的父親,一個靠種西瓜給我娶來嫂子,給我換來從國小到中學學費的瓜農父親。寂靜的夜中,我撥通了父親的電話。“永啊,啥事?”一聽到電話中這熟悉的聲音,我的心頭一顫,一種莫名的感覺沖向頭頂。

西瓜,父親,我,數以萬計的瓜農……那一瞬間,我找到了西瓜和我之間的邏輯聯繫,找到了數萬瓜農和我之間的情感共振。那一瞬間,我深刻地領悟了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我到底應該屬於誰、為了誰,我的筆到底應該寫什麼,怎樣寫!

“他們,從遙遠的村中顛簸而來;他們,在陌生的街道上四處躲閃……”當第一句從嘴邊流出,寫作就異常的順利,順到正寫著這一句,下一句就在腦子中排著隊。

“就算我們的口才真的能壓下去幾毛錢的價格,但想想他們烈日下暴曬的汗水,想想他們西瓜賣不出去無奈的淚水,把那毛角錢給他們吧……”終於,在寫到這一句時,淚水,不爭氣地從我這個自認為冷靜客觀的“職業新聞人”眼中奪眶而出。我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筆,走到窗前,遙望窗外夜深人靜中的城市,仿佛看到了一片片碧綠的西瓜,仿佛看到了曾經年輕的父親,仿佛看到了和父親一樣的瓜農們……

第二天,這篇題為《市民多買瓜,瓜農早回家》的倡議書,刊發在《黃河晨報》二版頭條的醒目位置。

那一天是XX年7月12號,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早上,值夜班的我還沒起床,就被手機鈴聲驚醒——

“你是寫倡議書的記者吧,我40多歲了,還是第一次被一篇文章感動得哭了,文章寫得真好,我給你背兩段吧……”不等我說話,一位男子便開始在電話中,背誦起倡議書中的句子來。

請原諒我當時的淺薄和幼稚,在那一刻,我真得被感動了。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讀者,能背下我發表的文章,哪怕只是幾段話。我也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讀者,在外地給我打長途,激動地聊了20分鐘,只是為了表達對一篇文章的感動。

那位男子最後說:“我剛才聯繫了一家瓜農,買了他一萬斤西瓜,我讓他們明天把西瓜送到報社,送給你,就當是我替瓜農們感謝你吧……”

來不及辭謝,他就掛了電話。而我,被感動得一塌糊塗,睡意全無。我躺在床上,靜靜地享受著新聞職業帶給我的最美好的感覺。原來,就算作為一名最基層、最普通的新聞記者,就算是做著最基本、最本份的工作,也可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價!也可以如此幸福!如此驕傲!如此有成就感!!

第二天,兩輛載滿西瓜的農用三輪車,真的就出現在報社門口。一萬斤西瓜啊,滿滿兩大車,不管是我個人還是報社,收下來都不是最好的決定。徵求了當事人意見之後,我帶著那兩車西瓜,來到河東廣場,將西瓜分給了市區的數百名環衛工。

如今,距離那次轟轟烈烈的賣瓜報導已有8年。但是8年來,每到夏天和秋天,市區設立“瓜果臨時銷售區”的制度還在繼續,小區向瓜車菜車開放的慣例還在繼續,農業部門對農產品的預先監測還在繼續……

每當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那篇1000多的倡議書,想起那位令人感動的讀者,想起他送給我的1萬斤西瓜。

一位記者,他的腳下有多少泥土,他的筆下就有多少真情;他的筆下有多少真情,他的報導就有多少力量!

一次報導,感動得讀者送來一萬斤西瓜;一次報導,幫瓜農賣掉數百萬公斤的西瓜;一次報導,讓瓜車菜車在城市自由穿行了8年。

這,就是新聞的力量!這,就是愛的力量! 這就是媒體上傳下達的力量!這更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力量!

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感謝有這個機會,可以再一次感受新聞理想的狂熱,與追逐理想的感動,謝謝大家!

戰地記者袁文逸在《青年中國說》的青春勵志演講稿
記者演講稿(4) | 返回目錄

上海東方衛視戰地記者袁文逸在《青年中國說》的青春勵志演講稿:如果還有明天!

大家好,我叫袁文逸,上海東方衛視記者,如果你喜歡的話也可以叫我戰地記者。我和別人有一點不一樣,每天早上我醒來的時候會先想一想:我到底是在哪裡?這三年多來我走過了世界主要的一些戰亂地區:利比亞、敘利亞、埃及、烏克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給了戰亂、動盪和新聞現場。

因為身處在戰地,我對戰爭的理解和感受與許多人有一樣的地方,但是有更多不一樣的地方。XX年的利比亞戰爭,是我第一次觸碰到戰地報導。那一次我在利比亞待了119天,走過了所有的主戰場。只有在你身處現場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原來冰雹火箭彈在你兩百米開外爆炸的時候,它不但是有硝煙和巨響,它的巨大的熱浪還會裹挾著這個沙哈拉沙漠裡的沙子,撲到你的臉上。當這個子彈從你頭頂上掠過的時候,它不但是有嗖嗖的聲音,它好像還在震動,把整個空氣都撕裂了。即便你臥倒在地,即便你邊上有你的同伴摁住你的頭,即便你做了所有你自己覺得你可以做的事情,但是從心裡來說,你會體會到一種真正的無助,因為你不知道下一顆炮彈它會落在哪裡。就在那一天炮彈落下來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叫我的搭檔攝像李彥君快跑。當我一轉頭看到他反身又去拍另外一顆炮彈著地的時候,我就像夢魘一樣,我想喊,但是喊不出來。一般去前線,我們會住在稍後靠後一點的一個城市,我們把它作為駐地,每天來回可能路上要六到八個小時,這段時間我們一般睡覺或者互相談笑,但是這一天我們回去的路上,一句話也沒說,我們也沒有睡著。到了賓館以後,我把我們一組人全都叫在一起,那是我唯一一次在戰地流眼淚。我跟他們說: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每天我們一起出去,也一定要一起回來,一個也不能少!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戰爭的話,你也許也會知道汽車炸彈,但是你不會像我一樣,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經歷了連環的汽車炸彈爆炸,看到整條馬路變成鮮血的河流,那些聞訊趕來的親屬,他們只能用鐵片去刮牆上血肉模糊的殘塊,算是為親人收屍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戰爭的話,你也會知道戰爭很殘忍,但是你不會像我一樣,在烏克蘭看到,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他在戰區邊上只學了十分鐘的步槍射擊,就被人帶著走向了戰場。你不會陷入深深的迷茫,交戰雙方的戰士對你都很友好,他們看上去都很善良,但是在一陣交火過後,他們互相射死了對方。 有人常常問我,你是不是很好戰,所以你總願意去那些地方?其實,經歷過這種濃縮的生離死別和人生悲歡以後,你更加知道人生的珍貴,知道生命也很脆弱。其實我每次走進戰地的時候,我都會在想:為什麼要戰爭?怎么樣才能避免戰爭?當你覺得戰爭離你很遠的時候,我覺得世界離我很近。我們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時代,面對一樣的困難、一樣的挑戰。我的國土、我的家園怎么樣能夠避免戰爭?這是我想通過我的新聞報導,帶給我的觀眾的。也常常有人在我的背後說,她這么拚命不就是為多少多少獎金,為了一個晉升的機會嗎?就在這種時候,我常常會想起一個畫面,就是我有時候要進入一些交火區,會要到一些軍事機構去簽一份協定。我袁文逸,自願要到交火區去採訪,我知道那裡面存在的風險,在裡面發生的一切:死亡、受傷、失蹤,這樣的意外情況,由我個人承擔,和該國組織無關。我想這可能也是一份生死狀,那我也不知道,像我這樣也是爹生娘養的生命,用多少錢、用多高的一個職位來換,才算是比較公道。經歷過生死,也看過了悲歡,其實我更加能夠理解自己想要什麼,哪些是無所謂的。我想要給自己一個證明,我不需要給別人一個解釋。

我記得有一次我和死神擦身而過以後,我在微博上寫下過一句話,叫作如果沒有明天。如果沒有明天,如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值得做的事情,愛自己愛的人,那么就算活到今天,那也是值得的。如果還有明天,如果還有明天的話,我還是那一個不恥於談理想,喜歡挑戰、喜歡改變的袁文逸。謝謝大家!

相關內容
戰地記者袁文逸在《青年中國說》的青春勵志演講稿
2024年在區慶祝記者節大會上的領導講話
關於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精彩口才賞析
一篇記者節的演講稿
關於慶祝記者節表彰大會領導講話稿
記者節表彰大會上領導講話稿
慶祝記者節表彰大會上領導講話稿範本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滿懷激情 擔當使命
大學生記者團團長就職演講稿範文
2024年記者節慶祝大會領導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