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與正義演講範文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反映著統治階級(即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意志的規範系統,這一意志的內容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它通過規定人們在相互關係中的權利和義務,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

正義,通常又可稱公平、公正、正直、合理等。僅從字面上看,正義一詞泛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觀點、行為以至事業、關係、制度等。從實質上看,正義是一種觀念形態,是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

一.從法的詞源看法與正義的聯繫

據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字書----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記載,“法”的古體字是“灋”。“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 “法” 以水作偏旁,比喻“平之如水”,代表公平,是衡量人們行為是否符合“公平”這個準繩。法字中的“廌”,傳說是一種頭長獨角,秉性公正的奇獸,故而“古者決訟,令觸不值”,這反應了上古時代相信法是正直、正義的準則。因此,“法”就詞義而言,是“公平”地判斷行為的是非、制裁違法行為的依據。

“律”據《說文解字》解釋:“律,均布也。”清段玉裁著《說文解字注》說:“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意指是要求人們普遍遵守的行為規範,以使行為協調一致。法和律皆因有公平、正義、統一的行為準則這個含義,所以二者“文雖有殊,其義一也”(《唐律疏議》)。

在西方國家的辭彙中,除“law”同漢語中的“法律”相對應外,在歐洲大陸各主要民族語言中,廣義的法律(法)與狹義的法律分別用兩個不同的辭彙來表達,如拉丁文中的jus和lex,法文中的droit和loi, 德文中的recht和gesetz, 俄文中的право和акон,等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jus, droit, право等詞語不僅有“法”的語義,而且都兼有權利、公平、正義等的內涵。

從以上諸述可以看出,法本身就包含有正義的意思。

二.法的本質與正義

在探討法的本質中,西方一些學者持正義論的觀點,對法的本質的解釋往往與抽象的正義一詞相聯繫,特別在自然法學說中,更強調法代表道德、正義。羅馬法學家凱爾蘇斯對法的定義是:“善和公正的藝術”。對古代、中世紀神學來說,正義首先是指符合神、上帝的意志。17~18世紀先進思想家、法學家,如荷蘭的格老秀斯等人,也強調法的正義性,但他們往往將正義歸結為抽象的自由、平等和人權。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開始,這些思想家在講法的正義性時,往往僅強調抽象的自由。如康德對法所下的定義:“根據自由的一般法則,一個人的任意可以和其他人的任意相共存的的條件的總合”其大意為:法是為個人有可能享受最大限度自由所提供的條件。在進入20世紀後,西方法學中的正義觀又有所改變,正義內容以不限於自由和平等,而且更包含社會福利,正義要求個人自由、權利應服從社會利益。 我們認為單純將法的本質歸結於抽象的正義觀念是一種唯心史觀,正義總是在一定社會中各階級、階層或集團關於社會制度及由此確立的各方面關係是否公正、合理的觀念和行為要求,正義是具體的、歷史的,其主要內容最終決定於物質生活條件。 我國法學理論界通常從以下三個層次來分析階級對立社會的法的本質。

1. 階級對立社會的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這裡所講的統治階級意志是指代表統治階級作為一個整體的、根本利益的意志,並不是

統治者個別人的意志或任性,或各個人意志的機械的總和。

2. 統治階級意志的最終決定因素——物質生活條件

法所代表的統治階級的意志的內容是由這一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物質生活條件

指生產方式,尤指同社會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即社會的經濟基礎。因而法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一個上層建築。

3. 經濟以外的因素對法的影響

經濟以外的各種因素,其範圍是很廣泛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文化、歷史傳統、民族、宗教、習慣等。

三.法的價值與正義

單從字面上講,法的價值一詞可以有不同含義:例如,第一,它指的是法促進哪些價值;第二,指法本身有哪些價值;第三,在不同類價值之間或同類價值之間發生矛盾時,法根據什麼標準來對它們進行評價。從這一意義上講,法的價值即法的評價準則。美國法學家龐德在其法理學作品中所講的價值問題就是評價準則,他認為,在法律調整或安排背後,“總有對各種互相衝突和互相重疊的利益進行評價的某種準則。” “在法律史的各個經典時期,無論在古代和近代世界中,對價值準則的論證、批判或合乎邏輯的適用,都曾是法學家們的主要活動。”

這三種含義是不同的,不應加以混淆,但他們又是密切聯繫的。法促進哪些價值,實際上就是法的本質與目的問題,不同階級,不同學派的思想家,法學家有不同的理解。法本身有哪些價值,實際上是指法不僅是實現一定目的的手段,同時他本身也有特定的價值。例如,一般的法總意味著某種理性、效率和秩序,而與非理性主義、不顧效益和無政府主義是相對的;現代社會的法,一般的說,意味著某種民主、自由與平等,而與****、獨裁是對立的。我們在研究法促進哪些價值時,必然會涉及到法本身具有哪些價值。法所促進的各類價值之間或同類價值之間必然是會有矛盾的,銀而就有對它們進行評價、協調、選擇的問題。在研究法的價值時,不應僅講法促進哪些價值而忽視它們之間的矛盾以及用以解決這些矛盾的評價準則問題。

古今中外思想家、法學家提出過各種各樣的法所促進的價值,但歸納起來,主要是正義和利益兩大類價值。 由於社會合作,存在著一種利益的一致,它使所有人有可能過一種比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獨自生存所過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由於這些人對他們協力產生的較大利益怎樣分配並不是無動於衷的,這樣就產生了一種利益的衝突,就需要一系列原則來指導在各種不同的決定分配的社會安排之間進行選擇,達到一種有恰當的分配份額的契約。這些所需要的原則就是社會正義的原則,它們提供了一種在社會的基本制度中分配權利和義務的辦法,確定了社會合作的利益和負擔的適當分配。

四.法與正義

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著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決定著統治階級的正義觀,法是體現和實現統治階級正義觀的重要手段。統治階級的正義觀通過法律形式固定之後,就具有了一種道德上的權威性,使法能更好地在實際生活中貫徹執行。統治階級的正義觀是一定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是法的內容中的重要組成因素。法是上層建築中法律制度的範疇,它不僅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正義觀,而且與統治階級的正義觀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補充。

具體來說,這種關係表現在兩個方面:(1)正義是實在法的基本原則和依據,它表現為以正義的要求作為其追求目標,並將其確定為一套可操作的行為準則,給人們提供行為模式和標準;(2)法律通過和平和公正解決衝突的規定和程式來保障正義原則的實現。 正義對法律進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正義作為法律的最高目的、作為區別良法惡法的標準,始終是法律進化的精神驅力。任何實在法律制度都或多或少、至少統治者在口頭上承認正義為其目標。不管統治者願意不願意,正義作為社會價值,始終是衡量法律良惡的標準。另一方面,法律是實現正義的重要手段。正義的最低要求是限制任意暴力,它的實現離不開規範,尤其離不開具有強制力的規範——法律。

法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