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寫作研究綜述

五、研究的新視角

關於寫作和思維的關係問題,美國著名寫作理論家、寫作教育家唐納德·奎得曾這樣說:“過去大家認為,思維是一種內部的語言活動,而寫作是外在的語言表達,這是自然不錯的。但事實上,我們在考慮問題時,總要有一定的語言形式。這就涉及思維和口頭語言之間的密切聯繫的問題。在整個寫作中,寫作和思維是同時產生的,寫作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的過程。”現當代寫作學也十分關注寫作思維的理論研究,把思維研究列為寫作學整個理論研究體系的關鍵。有人曾說,抓住寫作思維的規律就相當於抓住了拴牛的繩子。演講稿寫作也是一種寫作行為,所以,抓住思維研究就抓住了演講稿寫作的關鍵。

當然,演講稿寫作的思維研究應該遵循現代寫作學中的寫作思維規律。“從廣義上講,寫作思維是指一般的思維規律及其在寫作中的體現。從狹義上講,寫作思維就是寫作活動、寫作行為的思維及其規律。”這兩個層面思維規律的結合才適用於真正的寫作(包括演講稿寫作)。而從狹義寫作思維角度來講,寫作思維研究的是具體的真實的寫作行為中的規律,馬正平在《高等寫作學引論》中稱這個階段的寫作思維是“創構思維”,其實就是行文思維;高楠在《寫作思維立題》中稱之為“表述思維”。這種行文思維的具體化被稱之為賦形思維。賦形思維是指文章主題立意的意思、感覺的強化。它在具體文體中有著不同的體現:“在說明性文章中形成強烈的清晰性、透明性、明白性感覺;在文學性文章中形成強烈的抒情感覺、性格感覺、哲理感覺;在理論性文章中形成強烈的說服性空間、證據性空間、理由性空間。”演講稿的寫作與理論性文體的寫作要求比較接近。那么,廣義的寫作思維即一般的思維及其規律在寫作中的表現就是把賦形思維實踐化、途徑化、路徑化。我們稱之為路徑思維。路徑思維就是賦形思維的途徑、路

徑、角度,即寫作賦形思維的路徑思維。路徑思維是具體的實踐思維,所以,在演講稿寫作中是最為實際的操作部分,也是理論的實踐化。同時,演講稿所要求的感染力(賦形思維)、說服力(路徑思維)、得體性(寫作策略思維)在寫作思維概念內都得到了最好的交叉式證明。

寫作思維是演講稿寫作研究的中觀層面,所有的實際寫作的展開都是在思維的“導演”下真正的展開。這個視點的介入是演講稿寫作研究的核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抓住演講稿寫作中的最為關鍵的部分——思維。

(作者單位:唐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