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演講稿:雛雁起飛——心靈之感悟

有的孩子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親戚家做客這個現實。繼而是乘公共汽車,我想每個幼兒都應該乘過,這更是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這個情景性的現實生活活動中學習計算,不但不會感到枯燥無味,反而興趣大增。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與我積極互動,使活動一直處於高潮之中。活動的最後,把喚醒的孩子的有關數的經驗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幼兒再現他們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在哪裡還見過數字,它表示什麼意思。給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來暢所欲言,真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自由的境界。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活潑豐富的教學形式,才能更有效的促進師生互動。只有當教師真正尋找到適合孩子的生活內容和活動方式,才能更好的與孩子產生共鳴。

三、環境——無聲的老師。

《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社會、心理條件的綜合,是兒童發展的資源。二期課改以活動為特徵的課程,使幼稚園的一日活動都成了課程,教師在每個環節都要創設引起孩子們感知、探索、學習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點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在教師預設的主題背景下的活動開展時,環境創設更是顯得尤為重要。 “生活中的數字”這個小活動中,我為孩子提供、創設了大量的感知、探索的環境:結合主題“快樂的節日”讓幼兒在充分體驗到節日喜氣洋洋之際,感知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他們是幾月幾日?這個節日距離下一個節日,中間隔了幾天?我們用無顏六色的氣球來表示相隔的天數,我還把掛曆掛在我們的裝飾牆上,讓幼兒去發現、感知一年有多少天,一個月有多少天,為什麼有的月份是三十天,有的月份是三十一天?一年之中我們要過幾個重大的節日等等;在區域活動里,提供大量的材料,如:帶有車牌號的汽車卡片、牛奶盒、溫度計、食品盒等等,讓

幼兒在玩中,去發現探索其中的數字,知道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能總結出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字。幼兒在與環境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中,初步積累必要的體驗和經驗。

在二期課改進入課程實施階段過程中,也就是對“新教材”的操作和實施過程中,我明顯感覺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對於一名新教師來說,他給了我很大的選擇空間。讓我學會了如何處理教材、教師、幼兒三者之間的關係,即孩子是中心、是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發展的組織者、支持者、引導者。我想隨著二期課改的深入人心和新教材的涔涔滲透,我會不斷完善自己,向著學前教育的更高顛峰努力的。

  自我點評:踏入幼稚園——這片教育的聖地,已有一年了。在這過去的一年裡,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感悟,也許就是這些感悟促使我想用拙筆來一吐為快吧。我覺得這篇文章讓我欣慰的是我用身心來體驗,用心來寫的,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