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來養活中國人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

前不久,有個外國人發了一篇題為《誰來養活中國》的論文,談及中國的糧食問題,說什麼 21 世紀中國將喪失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面對“誰來養活中國”的提問,我們這些跨世紀青年的回答是:

中國人來養活中國!

在我們回答這個足以震撼我們整個民族自尊心的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仔細聆聽一下這個來自大洋彼岸的聲音,他給我們總結了四個不可逆轉:

1 )人口增長不可逆轉,中國人口每年增長 1400 萬,相當於一個北京市人口,到 2030 年將超過 16 億。

2 )消費趨向不可逆轉,在以大米。白面為主的傳統食譜上將逐漸加大肉、蛋。奶的比例,而中國糧食卻不能隨其飲食愛好同步增長。

3 )農田減少不可逆轉,中國大部分是乾旱不毛之地,東南部糧食生產集中地區也是人口集中地區,隨著人口和工業經濟的同時增長,工廠,住房、道路在與農作物激烈地競爭土地,結果是當中國最需要擴大農田面積時它卻以每年 100 萬公頃的速度在減少,這相當於中國現耕地面積的 1% ,照此發展,不到 100 年中國的耕地面積將是零…

4 )環境破壞造成的減產不可逆轉。中國是以灌溉為主的多熟農業,而儲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卻因為日益嚴重的缺水減緩了糧食產量的增長。

這個老外最後給我們下了一個結論:中國到 2030 年,若人均糧食消費水平達到現在的台灣水平或美國水平的一半,進口缺糧將達到 3 。 78 億噸,而那時世界糧食出口總量卻不足 3 億噸。到那時,不僅中國養活不了中國,世界也將不能養活中國。

在充滿希望的 21 世紀的曙光即將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獅剛剛甦醒之時,“誰來養活中國”這六個大字卻赫然刻在了飽經風雨的神州大地上。

的確,是我們該反思的時候了。古代的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現代的中國人講“農業是立國之本”,而今的外國人卻提出“誰來養活中國”。

也難怪這種聲音使人們振聾發贛: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人口的迅猛增長舉世矚目;幾經改道的黃河又頻頻斷流令人深思;糧食產量增長緩慢。糧食進口越來越多有目共睹;一方面國家疾呼農業科技人才短缺,另一方面農大的畢業生卻又在哀嘆找不到工作,這是多么令人難以理解。

痛定思痛,感慨之餘,當冷靜的思考趕走了不安的迷茫,理性的靈光罩住了感情的激昂,我深深感到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未來任重而道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我國農業的興亡,對於我們這些並非匹夫的時代寵兒又該有怎樣的責任呢?此時此刻,我不禁要感謝那位老外給我們敲響了糧食危機的警鐘。

“誰來養活中國”,聽著這轟鳴的鐘聲,我把目光投向了東方升起的太陽,我想站在長城上高聲呼喚:中國自己能養活中國,衛星能上天,播種機卻下不了田,非不能也,實不為也。改革開放的結果不應該。也決不會讓十幾億人餓著肚子奔小康。計畫生育的一再猛抓,已使我國人口增長得到控制;農業政策的努力落實,已使農民日漸消退的土地熱情有所回升;環保意識的逐步確立,也使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得到改善;農業地位的穩步提高,使我國盛行多年的“口號農業”終於開始走向褒亡,農業這個改革開放落伍者的體溫終於不再是那么的冰涼。

“誰來養活中國”,聽著這轟鳴的鐘聲,我想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山巔,面對黃河長江傳出我心中的呼喚:中國農民能養活中國。農、經、飼相結合的三元結構農業,將來靠他們的身軀定能撐起;綠色農業、白色農業。藍色農業相併聯的三色農業,將來經他們的雙手也定能閃光,可是,現在我卻要對你們說:八億同胞們,快醒醒吧!東方巨龍在呻吟,四大發明已經蒙上厚厚的歷史灰塵。洋洋數平年、,你手中握著的不該還是曲轅犁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