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先進事跡報告會演講稿

為父老鄉親治病  我甘心情願當“傻瓜”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袁國偉,是龍川縣老隆鎮衛生院的醫生,我報告的題目是:《為父老鄉親治病,我甘心情願當“傻瓜”》。

我出生在河源市龍川縣山區,父親是村裡的土醫生。從小受父親影響,心想長大了我也要行醫。後來我如願考上了江西醫學院,畢業後到惠州惠康醫院當骨科醫生,一晃8年,我刻苦鑽研,服務患者,被惠州市政府評為“百佳外來工”,當年進城市當醫生的夢想都實現了。可每當看到家鄉人坐著長途車來找我看病時,心裡就不由得咯噔一下:要是我能就近為他們治病多好啊!

XX年底,龍川縣面向社會招聘鄉鎮衛生院院長,我毅然報名參加了考試,成績名列第三。我高興極了,終於可以回家鄉為父老鄉親治病了。然而,我的朋友們卻覺得我的選擇不可思議:一個從山區走到城市的醫生,又從城市回到山區,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傻瓜”。

在家人和朋友一片反對聲中,我謝絕了原單位的挽留,於XX年5月獨自回到家鄉,任龍川縣附城鎮衛生院院長。當時我心裡藏著一個夢想:山區骨傷病人多,我回來要辦一個像樣的特色骨傷專科,為更多父老鄉親解除痛苦。

我永遠忘不了到附城衛生院上班的第一天,雖然已經有思想準備,我還是被衛生院的現狀所震驚:全院僅有一間租來的150平方米的門診部,除了血壓計、聽診器和體溫計這“老三件”,其他什麼醫療設備都沒有,更別提住院部了。勉強安排了15人上班,還有60人無班可上,一年總收入30萬元左右,職工XX年無法交社保醫保……面對殘酷的現實,我眼前一片迷茫,千頭萬緒該從何處著手?

冷靜下來後我告訴自己:回來為父老鄉親治病,是慎重的選擇,也是無悔的承諾,我不能後退,要儘快尋找脫離困境的方法。於是,我找職工促膝談心,徵求意見;拜訪相關部門,懇求支持;四處“化緣”,落實資金。三個月後買下了一棟總面積800平方米的小樓,簡單裝修後作為住院部,當年投入使用。

場地總算解決了,但是我們衛生院地處縣城一隅,連摩的司機都不知道這個地方,而縣城中心區又有縣人民醫院、縣保健院、縣中醫院三足鼎立,我們如何吸引患者,打開局面,在夾縫中求生存?根據大家的建議,結合自己專長,決定把衛生院辦成以骨傷科為特色的醫院。

我想辦法借來一部x光機,每天從早到晚泡在醫院,查房、出診、做手術,周末假日也隨叫隨到,還常常去患者家裡回訪,24小時接聽患者電話。有一次連著幾台手術,我實在太累了,最後一個病人剛推出去,我就在手術室里睡著了。隨著一個個措施的落實,不少骨傷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療效,附城鎮衛生院的骨傷科治療有了口碑,前來就診的患者逐漸增多。

其實我也做了不少“傻事”。XX年冬天,一位我從小認識的八旬老人,急匆匆地從幾十公里外的赤光鎮來找我,告訴我他35歲的孫女被倒塌的牆砸中,導致右膝關節以下嚴重受傷。家人把她送到一家大醫院治療,住院3個月,花費了十幾萬,受傷的腳是保下來了,但皮膚仍有缺損,骨頭和手術嵌入的鋼板依然外露,難以行走。

老人懇求我收下他孫女住院治療。對這種病症我雖然有一定的把握,但畢竟衛生院設備和條件比較差,萬一療效不好,我怎么向老人交待?衛生院剛樹立的好形象會不會受影響?於是我建議老人還是讓孫女留在原來的醫院。老人大約看出了我的心思,拉著我的手,含著淚說:“阿偉啊,我是看著你長大的,又看著你上大學,也知道你在惠州做過許多高難度的手術,我相信你。”老人的信任深深打動了我,我為自己的顧慮與膽怯而愧疚,既然回家鄉為大家治病,我就應該勇當承擔風險的“傻瓜”!

當天,老人的孫女被抬進了醫院。3個月裡,我先後給這位病人動了三次手術,再加上精心護理,病人恢復得很好,她是自己走出醫院的。出院時結賬,費用只有將近3萬,農合報銷後個人出6千多元。

我這個“傻瓜”,得到了父老鄉親的愛戴。XX年,一位70歲的阿婆上山砍柴時摔傷了右髖部關節,疼痛難忍。因為家裡窮,只能找民間的跌打醫生敷點草藥,一個多月都沒見好轉。她的家人慕名找來,[蓮 山 課件 ]經我細細檢查,診斷為股骨頸骨折,必須儘快更換股骨頭。我為阿婆治療了半個月,她又能夠走路了。不久,康復了的阿婆執意扛來一塊長1.6米、寬0.6米的木牌匾,上面寫著:“骨科聖手——贈袁國偉主治醫師”,我收下了這份厚禮,更收穫了支撐我堅守在家鄉的力量!

純樸的鄉親們大多不善言辭,有的患者手術前非要送上一個紅包,有的患者出院後帶著自家種的青菜來看我,還有很多患者送上一面面錦旗,表達感激和鼓勵。我總是把他們的紅包交去當住院費,我總是告訴他們醫生的職責就是盡心盡力幫大家治病……其實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到他們康復出院,聽到他們說一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