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優秀者變“討厭蟲”?

你知道一般人才和頂尖人才的區別在哪裡嗎?金錢or專業知識?no,是他的“人脈”!也就是我們定義的人脈競爭力,即相對於專業知識的競爭力,一個人在人際關係、人脈網路上的優勢。史丹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得出驚人結論: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

優秀者緣何變成“討厭蟲”?

你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員工,不遲到、不早退、準時完成工作。不過你別忘了,衡量一個人工作成績的優劣有時並不僅僅只看個人自身的表現,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也是重要的考察方面之一。一味地在工作中嚴於律己固然好,但若與同事齟齬過多,也會成為你通往成功之路的暗礁,不可小覷。

一位出色的中方英語翻譯,在年終評定業績時,中方和外方高層領導給了他兩個截然不同的評語。中方高層領導的結論是:“他工作認真,對業務具有敬業精神,謙虛,能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應評為優。”外方高層領導卻認為:“他工作尚可,但人際關係不好,性格孤僻,沒有團隊精神,應評為差。”鑒於評定意見相殊甚遠,中方、外方高層為此開了一個協商會。

外方高層提出:“他的工作能力我們認可,但是他在公司里只和自己的同事和領導交往,很少能和其他人交往。我們認為他的人際關係存在問題。”

中方高層說:“他和同事、領導交往,是翻譯工作的性質決定的,而作為經常為領導服務的人,他不必和底層的管理人員進行交往。中國有句俗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外方高層領導卻說,每一個人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優秀的一面,是不可以分類的。外方領導舉了另一位外籍翻譯的例子,不論是資歷還是水平,都比中方翻譯高出一籌,但是他每天進出大門的時候,常常和守門人談笑風聲。但是中方翻譯卻從來沒有和守門人聊過天,甚至守門人為他開門的時候,連說聲“謝謝”也做不到。外方領導覺得那是因為他高傲的性格使然。

其實,這位翻譯各方面都是優秀的,外方高層領導對其有看法,其實就是文化差異導致的。中國人的交往常常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標準,交往是指向對方的品質,注重對方內在的東西。而外國人不同,他們往往選擇一些淺層次的東西,如這個人讓人感到愉快、幽默等等。反映到生活中,外國人可以在家裡開酒會,邀請各種各樣的人來參加,和每個人都能聊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而中國人就不同了,他們只會邀上三五好友,一杯清茶,進行的是推心置腹的交流。所以,中國人讓人看起來顯得高傲、不合群。

但在這個人際交往圈子越來越大的時代,一個人如果只注重內在品質,而忽視外在的形式,人際交往必然會受到影響,從而錯失許多寶貴的機會。很多優秀的員工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工作中的討厭蟲”,原因在於他們失去了“人緣”。具體說來有幾大因素:一是藉故走近老闆,疏遠了同事;二是自視清高,孤傲待人;三是泄露秘密;四是太“精明”,過於斤斤計較得與失;五是公私不分。

  “關係”是個人的無形資產

許多人以為,只有保險員、業務員、記者等領域的人士才需要重視人脈。但在21世紀,無論是科技、證券,還是金融等各個領域,人脈競爭力都是一個日漸重要的課題。在好萊塢,流行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你認識誰。”

美國老牌影星寇克·道格拉斯(麥克·道格拉斯之父)年輕時十分落魄潦倒。有一回,他搭火車時,與旁邊的一位女士攀談起來,沒想到這一聊,聊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沒過幾天,他就被邀請至製片廠報到,那位女士是知名的製片人。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即使寇克的本質是一匹千里馬,也要遇到伯樂才能美夢成真。

職場環境如同一個小社會,不像學校那樣單純是由無數個單純的小團體組合而成的。想一想,你是否曾經說過“我不喜歡這個上司,能不能替我換個部門”“我和他合不來,我覺得他好煩”之類的話?如果有,結果可能不妙。

在公司里,與同事即使合不來、不喜歡,也必須繼續一起工作下去,因為它是公司,而不是學校,有它的遊戲規則。因此不要太過本位主義,只相信自己的概念和看法,意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經過切磋琢磨,才能汰蕪薈菁,得出最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