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派對 歐美人士的社交圈

中國人現在越來越喜歡在公共場合和朋友聚會,按照許多人的理解,家是個人隱私的一部分,不太好輕易示人。耐人尋味的是,“個人隱私”這一概念的發源地在歐美,而歐美人偏偏最喜歡在家裡開派對,招待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們”,而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自在。

開派對需要理由嗎?

在美國人的生活中,生日派對是最常見的一種。此外,其他很多因由都可以激發美國人舉辦派對的衝動,比如結婚紀念日、通過某項重要考試、球隊贏球、生病住院後康復出院等都會舉辦派對。

英國人在自己家裡開派對也很經常,英國孩子到了上國小的年齡就已經懂得在房間裡與小朋友們聯歡了。我就聽到一對英國夫婦告訴我,他們為3歲兒子的臥室選了一張上下床,原因是過不了幾年兒子就會請朋友來參加派對並且留宿,他們要早做準備。

法國的派對通常是有主題的,實際上就是沙龍。一般中產階級都很熱衷,普通藍領也一樣。如果在法國工人區看見很多機修工一本正經地開哲學專題沙龍,無需特別奇怪。美國、加拿大的派對沒什麼主題,只是聚在一起聊天或者做些娛樂活動,如打球、練飛鏢等。

記者參加過幾次英國家庭的派對,都是工薪家庭,他們的房子通常是一個客廳、兩三個臥室的二層小樓,帶一個院子。一般會請30多個客人,院子和客廳都擠得滿滿當當。大家三五成群地聊著,自己取飲料飲用,女主人則準備了充足的沙拉、烤雞腿和點心,不斷往各桌上傳遞。他們的食品相對簡單,吃東西只是聊天的點綴。

黑領結還是白領結

參加派對,有兩個規矩應該遵守,第一是最好帶些鮮花、酒之類的禮物。在慶祝主人搬入新居的“暖屋派對”上,美國人一般還以盆栽、裝飾品等家居物品作為禮物。記者在英國參加一個家庭派對的時候,按照事先了解的常識帶了一些鮮花送給女主人,她驚喜地連連道謝。仔細看看四周,有些客人是空手來的,這也許不夠禮貌,但似乎也可以被接受。

第二是注重著裝。主人一般會在請柬上註明對服裝的要求。在法國,如不註明則說明要穿禮服,而在北美則相反,不註明意味著隨便。美國對派對的服裝分類更細,分為黑領結、白領結、半正式和非正式四種類別。出席“黑領結”派對需正式著裝,男士穿燕尾服,打黑領結,女士穿正式晚裝;出席“白領結”派對需超級正式著裝,男士穿全套禮服,西裝內穿背心,打白領結,女士穿長裙晚裝;出席半正式派對,男士可穿西服外套,可不打領結,女士穿套裝或裙裝,不應穿牛仔褲;最沒有著裝限制的就是非正式派對,出席者可隨意穿著。

英國的禮服業相當發達,幾乎每個小鎮都可以買到很正式的晚會禮服。在派對上,連平日穿著隨便的大學生也會穿著性感的曳地長裙出入,如同去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一樣,穿著隨便倒比沒有帶禮物讓人尷尬得多。

有悠久歷史傳統

為什麼歐美人酷愛家庭派對呢,筆者認為有幾個原因,一是中國人較注重家庭關係,而西方人更重視社交,而派對或沙龍正是社交圈的一環。美國一個網上百科全書就把“派對”譯成中文,是“盡情歡樂”、“社交聚會”的意思。所以歐美人搞派對的時候會刻意請一些不熟的人參加,一般都是“朋友的朋友”。

二是歐美國家經濟比較發達,勞動強度低,工作壓力小,閒暇時間多,有更多時間搞業餘社交活動。

三是這種活動最初是歐洲貴族和上流社會的習慣,逐漸流傳下來。歐美派對的源流是中世紀的騎士聚會和有一定主題的“沙龍”,這兩種聚會當時都是在主人家中舉行的,他們認為家庭的氛圍才是最友好、最適合朋友間無拘無束交流的所在。早期派對都由女主人發起,現在的派對也延續了這一傳統,女召集人總比男召集人更容易聚攏人氣,調動派對的氣氛。

最昂貴奢侈的派對

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準備花75萬英鎊辦一個主題派對,紀念他們正式定居美國。

有知情者向《人物》雜誌透露說,去年世界盃之前,他們就花50萬英鎊舉行主題派對,而這一回的“美國派對”搞得更加隆重豪華。

他說:“貝克漢姆和維多利亞搬到美國都很興奮,這次的派對有50張餐桌組成,代表美國的50個州,服務生的穿著也要符合當晚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