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怎么總發不了光?

現在,人才的淘汰率、折舊率越來越高,一個人在正當時如果不能及時得用任用,過了時,人才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過時,明珠投暗終究會黯然失色,是金子,但如果不挖掘出來,終究與一塊土渣無異,永遠不能發出其耀眼的光芒。如果得不到及時使用,學習沒有跟上發展的變化,到那時就會事過境遷,今天的人才就可能變成明天的庸才,與時間pk,人才注定全失敗。

筆者認為,給人才“保鮮”,使用是最好的培養,使用是最好的保鮮,防止人才損耗最好的辦法不外乎雙輪驅動:

一方面就是人盡其才,用當其時。只要認準了他是人才,無論其年長還是年少,就要儘快讓他在重要崗位上挑大樑、擔大任,在實踐中長知識、增才幹。企業要在員工成長內心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為員工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為員工進修提供機會,為員工晉升提供機會,真正為他們的長遠發展著想,讓其與企業共同成長,讓他們在為企業發展壯大作出貢獻的同時,自己的素養和才能也得到同步的增長。就是要在人才很有朝氣、銳氣時使用他們,而不要等到有暮氣、怨氣時才想起他們。

另一方面要靠人才給自己“保鮮”,那么如何給自己保鮮呢?答案很簡單:選擇學習創新就是選擇保鮮保顏。人才無形損耗的客觀存在,需要我們提高學習的速度,確立終生學習理念,即把學習創新貫穿到每個人的一生,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創新型人才。為了降低人才的無形損耗,就要給自己的知識“保鮮”,不斷培養自己的學習創新能力。管理大師熊彼得認為:“創新”是指新技術、新發明在生產中的首次套用;是指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式或供應函式;是在生產體系中引進一種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創新人才的獨特形成過程,使其成為未來社會中最稀缺的資源,對於能夠不斷創新的人才來說,只會增值再增值。因此,要成為創新型人才,必須不斷補充知識、汲取營養,使自己“永不過時”。

 

出處: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