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搭借豪門狂撈錢

  “網上都以為我們是豪門俱樂部,其實也就是稍微有檔次的一個休閒吧。”王航說。

  會所只接待會員,不對外開放,因此一到晚上便顯得冷冷清清。偶有燭光,那是個別人士在交談。

  會所背後蘊藏著創業圈子

  “不能以一個人有多少財富來判斷他是否屬於精英,要看他能做多少事情。”

  凱樂斯是不是一個“富二代”的俱樂部?

  王航對此明確否認:“在我們的會員體系中,“富二代”——我理解為有資金的一批人,只占20%,更多的是有創業意向的有腦子的人。”

  儘管王航儘量迴避,但還是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華英界”。

  凱樂斯是一個學生創業成立的公司,除了董事長白炳衛是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的大四學生,其他股東均已在今年畢業。

  白炳衛,平陽人,父親是一名教師,“家庭普通”,白炳衛自己“白手起家”,剛創業時辦公室“也就一個車位那么大”。但凱樂斯介入網路遊戲領域後發展迅猛,白炳衛本人也由此成為溫州大學精英圈子“華英界”的一員。

  根據圈內人的描述,“華英界”最早成立於XX年,圈子沒有明顯的標識,平時活動都是口頭聊天,偶爾會有協同行動。大約有十來人。在王航印象中,“華英界”唯一一次全體聚會,是在去年四川汶川地震後,所有的“華英界”會員到齊募捐。

  現在,這個圈子的成員絕大多數已經畢業,成為溫州最年輕的一代精英。他們的經濟實力可能不是最強,但他們能撬動資源,為溫州經濟注入新的元素。

  實際上,“華英界”本身並非“富二代”的俱樂部,很多人和白炳衛一樣,屬於白手起家的新一代。他們有知識,從事的是全新的行業。

  “這些人出去之後,在各行各業算是精英層次。”王航說,他要見到“華英界”的人也是非常難的,周末有可能會在這裡碰到一兩個。因為談話比較私密,他也只是見面打個招呼而已。

  會所的開辦,其實是“華英界”自己的需求。之前“華英界”沒有固定的聚會場所,每次出去都得臨時找地方。如果自己能開個會所,不對外營業,一方面可以保證有足夠的私密性,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更多的交流。“有事沒事來一下”,為“華英界”這個圈子找個可以談事的地方。

  會所開辦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為大學生創業搭建平台。“我們深感目前大學生創業的硬體很好,但是缺乏軟體支持。在這個會所里,不同的項目團隊之間可以交流、合併。會所可以為團隊配備最強的資源,比如有人有一定的財富背景,有人是學生會幹部,有團隊組織能力。”

  曾青傑說,在凱樂斯自身的創業經歷中,正是因為解決了資源限制,才得以脫穎而出。在這個團隊中,有各個不同專業的人才,有城市學院的,有人文學院的,有信息管理專業的等等。

  而一般的大學生創業者,很難跳出自己的專業去配備最好的團隊人才結構。“我們知道學生創業的初期需要什麼,希望他們在創業路上能找到夥伴。”曾青傑說。

  “在校生創業,好多團隊一遇到資金問題就垮了。”而如果有好的項目,凱樂斯甚至可以幫助團隊對接外面的風投公司。

  “並非所有的創業者都能加入會所。溫州本地高校的創業氛圍在全國首屈一指,但凱樂斯要吸引的是最頂尖的人才。”

  正因“華英界”首批成員的奮鬥經歷,他們對精英的理解相當寬泛。“不要以為精英就是要有上億資產的。對我們來說,不管什麼出身,只要有能力、肯努力、有競爭力,就是這個領域的精英。”

  “‘富二代’如果能接好班,也是精英。不能以一個人有多少財富來判斷他是否屬於精英,要看他能做多少事情。”王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