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回老家創業心得

 

用兩年半的時間修完大學4年的絕大部分學分,放棄申請保送研究生和進公司就業的機會,不顧家人極力反對,四川農業大學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余昌洪與大二學生劉洪沛一起集資7萬餘元回鄉創業,在大邑縣租下40畝地,搞起了糯玉米和刀豆的種植。

再過兩三個月,余昌洪就將迎來收穫季節,估計今年有近5萬元的毛利。下一步,余昌洪還要註冊品牌、成立公司……

放棄保研 大學生回鄉創業種田

今年春節剛過,余昌洪就告別大學校園,和同為大邑人的校友劉洪沛一起,租地40畝,一頭扎進韓場鎮現代農業園區。

回鄉創業當農民,余昌洪的舉動,受到家人特別是父母的強烈反對,“辛苦供你上大學,就是想你以後在城裡上班。大學畢業回來還是種田,這書讀來有什麼用?”

 


余昌洪在田間乾農活

是的,比起回鄉創業種田,余昌洪還有更多更好的選擇。目前就讀川農大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三的他,已經基本修完大學4年的學分,可以申請保送研究生。即便不讀研,品學兼優的他找工作也很容易。

面對諸多出路,余昌洪的選擇確實出人意料。但除了心中對土地的熱愛,農村長大的余昌洪更覺得,回鄉創業是個人價值的證明,“辛苦讀書,就是想學以致用,對理論知識進行一次驗證。”特別是親友們認為他肯定賺不到錢的各種預測,反而堅定了他回鄉創業的信心!

創業資金 打工錢加獎學金

創業不光需要勇氣,從讀大學開始,余昌洪就對創業項目的選擇、資金的籌措、產品市場等問題都作了周詳的考察。

種什麼?余昌洪選擇了種植糯玉米並套種刀豆,“我們的投資小,要選擇經濟價值高、見效快的產品。剛起步,沒有精力開闢市場,雖然訂單種植比自己行銷利潤少很多,但是回收資金穩當些……”

為了規避風險,減少投資成本,余昌洪把種植基地選擇在位於大邑韓場鎮的蘭田公司附近,由蘭田公司組織訂單收購,“離公司近、也就是離銷售渠道近,運輸成本就要低些,而且產品新鮮、能保證品質。”

靠著兩人獲得的獎學金和打工賺來的4萬多元,再加上從親友處借來的3萬多元,余昌洪、劉洪沛二人開始了創業的前期準備。

實戰操作 創新與傳統交戰

儘管寫下了上萬字的項目規劃書,但畢竟是紙上談兵。進入“實戰”之前,余劉二人遇到了很多棘手問題:工人不好請;農具不全;生態農藥買不到……幸好團縣委、鎮團委和社區熱情相幫,細節問題才迎刃而解。

真正讓余昌洪頭痛的,卻是理論與實踐的巨大差距。余昌洪喜歡用有機肥,習慣大量施用化肥的村民們卻嫌麻煩。村民們習慣粗放式的種植方式,而余昌洪卻喜歡精耕細作,村民稍有疏忽,他會立馬指出,現場返工,“不要小看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序,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非常大。這些關不把好,以後的收益都受影響”。

創業心得 經歷比收益珍貴

雖然村民們對這個“小老闆”的種植方式和做法很不理解,可是對小伙子吃得苦、會安排、懂核算的本事卻是非常認同,“他每天在田裡都要泡10多個小時,硬是捨得乾”。

余昌洪到韓場鎮還沒半年,就足足瘦了10多斤。他租住在簡陋的磚房內,早晨六點起床,沒有電視機也不能上網。但是每天,余昌洪都會把心得體會和數據記錄下來,“經歷就是財富,比錢都重要,以後創業發展都用得著。”

再過兩三月,就到收穫的季節了。余昌洪這一季可賺近5萬元。他有新的謀劃:爭取團縣委的“銀團互動”資金、擴大種植面積和生產規模、選新品種、註冊品牌、成立公司……未來創業的路還很長,余昌洪希望每一步都走得實實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