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火鍋越發火爆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今天是立冬,入冬之後正是吃火鍋的好時候。窗外北風呼嘯,而室內家人朋友圍座一起,熱熱乎乎吃頓火鍋,無論是身上還是心裡都是暖融融的,寒意頓消。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關於火鍋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 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至少在17XX年以上。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初流行於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肴。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

種類繁多,風味各異

一般而言,火鍋基本上只有三大類別,**種湯為淡味,而以涮生片為主,蘸料占重要角色,涮羊肉及廣式打邊爐*具代表,第二種是鍋內的料已熟,如砂鍋魚頭、羊肉爐等,爐火只是做為保溫作用,並用來燙青菜。第三種是鍋內的料全都熟透了,連青菜也無需再穿燙,爐火完全是用來保溫的,和大鍋菜無二樣,如佛跳牆、復興鍋等大鍋菜的方式。

火鍋的分類看似複雜,但我們平時品嘗*多的還是**種——生片火鍋,而生片火鍋火鍋又可以分為四川麻辣火鍋、廣東海鮮打邊爐、北京羊肉涮鍋、江浙菊花暖鍋,這四種火鍋也被稱為“中國四大火鍋”。

火鍋味美,食之有道

首先,火鍋在使用前應徹底洗刷乾淨。特別是銅質火鍋的銅銹務必要除去,以免發生銅中毒,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頭暈、呼吸急促等症狀。

其次,必須在滾開湯中煮熟煮透。吃火鍋多是用生肉、生魚、生菜邊涮邊吃。這些食品易被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所污染,所以吃時必須在滾開湯中煮熟煮透,以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從而防止或減少消化道炎症和腸寄生蟲病的發生。

第三,入口菜餚的溫度不要過熱。剛從火鍋中取出的食物要稍冷一會兒再吃,以免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致使口腔和食道發生潰瘍,或對牙齦牙齒產生損害,引起過敏性牙痛。

第四,吃火鍋的時間不要太長。有些人邊吃火鍋邊聊天,一吃就是數小時之久。據有關專家介紹,火鍋湯底燒煮90分鐘後,亞硝酸鹽含量超過每千克15毫克。當亞硝酸鹽一次攝入體內超過200毫克時,可造成人體缺氧,出現急性中毒,嚴重者可能致癌。所以吃火鍋時間不易過長,否則,潛在危險巨大。另外,長時間坐在那裡吃火鍋,會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腹瀉。 所以有關專家提醒,吃火鍋的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

第五,火鍋湯**現做現用。火鍋湯不宜反覆使用,更不能將殘菜湯放在鍋中過夜再用,否則久煮的湯中亞硝酸鹽(一種較強的致癌物質)含量會增加,食後對身體健康有害。

小貼士:適合搭配羊肉的蔬菜

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建議四類人群要慎吃火鍋

在食用火鍋時選擇的食物要個性化,要因人而宜。

身體超重或肥胖的人,少食肉類,如肥羊、肥牛肉,適當食用雞肉、海鮮和豆製品,增加蛋白的攝入量。調味醬中的芝麻醬、香油是高熱量的食物,可用醬油、醋、蒜泥等其他調味品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