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運用創業團隊提升創業績效

創業成功需要100個理由,但失敗只要一個理由。

中小企業創業初期面臨之經營困境可說多不勝數,概述之,可能包括下述問題:創業初期普遍缺乏高素質的外部人力資源投入,導致創業家必須一人分飾多重角色,無法進行管理分工,缺乏管理效率與效能。也由於經營規模較小,使得金融機構、創投等資金提供者提供融資或投資的意願不高。在人才與財務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新創中小企業往往無法持續進行新產品或新技術研發,或是無法將技術商品化,導致創業過程功虧一簣。即使公司能夠順利開發出新產品,也可能由於企業規模較小、缺乏行銷知識與行銷通路、對市場資訊不易取得,或尚未建立較完善之品制裁管制制度等因素,導致無法順利取得訂單、開拓市場。

成功創業團隊的特徵

美國著名創投公司KPCB合伙人約翰·杜爾曾說:“今天在世界各地,有許多技術,許多創業家,也有許多創業資本。唯一短缺的就是好的‘創業團隊’。”

新創企業要能提供具競爭力的產品/服務,第一步是要具備產品技術/作業能力,特別是在高科技產業,完成新創事業各項功能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因此乃以創業團隊的形式創業。一個成功的創業團隊應具備以下特性:

成功的創業團隊往往是二到五人的團隊組合,而非個人式的創業。

高成長的企業大多以二人以上的創業團隊創業,而無法繼續生存的企業則較少以團隊的方式創業。

高成長的企業團隊來自規模較大的組織,而無法繼續生存的企業則僅有較少比例的創業團隊來自規模大的組織。

大部分的創業團隊在某些重要的職能領域上嚴重缺乏經驗,尤其以財務職能最為明顯;對工程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對於行銷方面的職能也具有普通或專精的經驗。

成功的創業團隊創業前的經驗能迅速地移轉至此新創的事業。

成功的創業團隊以技術為取才的標準。

創業團隊具備成功相關行業的經驗。

團隊成員需有曾經一起工作過的經驗。

團隊運作中的迷思

創業團隊之運作雖然有些興趣或友誼的基礎,或共同的價值信念,但在實際運作時仍會有許多困難存在,導致分裂並解散,即使公司最後沒有關閉,團隊也永遠處在一個充滿衝突與權力鬥爭的環境中。更甚者,通常創業團隊都缺乏經驗與技巧來處理這些困難的問題,結果,團隊沒有辦法處理一些較敏感的議題,像是誰將擁有多少所有權、誰將付出多少時間與金錢、如何處理意見不合、團隊成員的去留如何決定等議題。

以下是一些團隊運作過程中,較常犯的一些錯誤:

假平等的錯覺

對創業團隊而言,一般形成團隊的方法也有可能變成一般易犯的錯誤。

舉個例子,有兩到四個創業者,通常是朋友或是熟悉的工作夥伴,為了展示民主的風範,就決定擁有一樣的股票所有權,一樣的薪資,一樣的辦公室與車子等,來象徵他們大家相等的地位。結果有一堆沒有辦法處理的問題:誰負責?誰做最後決策?如何解決不同的意見?因而造成角色、決策權、所有權混淆,因意見不合而造成衝突,削弱了公司的力量。

自認完美的團隊

堅持認為創業者與創業團隊都沒有缺點也是易犯的錯誤之一,例如團隊成員過度迷戀或過度相信自己的產品。不願意或不能夠認清自己的缺點的創業者,設法去尋求適當的團隊成員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甚至是缺乏對新創事業要成功所需的認知,這些都是團隊運作之盲點。

靜態的團隊

創業團隊的創造與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一些團隊無法認知這一點,而形成靜態的團隊組成,忘了考慮團隊未來可能會改變成員,忘了最初的團隊協定可能無法反映到未來團隊成員的貢獻,忘了要建立一個有彈性、有反應能力的機制,但這些動態機制才能協助與促進組織適當地成長,滿足內部調整的需求以因應未來新創企業的成長。

破壞性動機

團隊成員對權力與控制的過度關心等潛在的破壞性動機,將會讓團隊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