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提醒大學生村官創業防止急於求成

  隨著全國各地大學生村官計畫的普遍推行,大學生村官已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興群體。如何讓大學生村官既能“下得去”,又能“幹得好”、“留得住”?江蘇的做法是:鼓勵自主創業。

  蘇州大學“村官調研服務團”最近的調研表明,鼓勵自主創業,搭建了大學生村官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農民中樹立威信的平台,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成功的創業,很可能促使部分有志於農村工作的大學生村官,從“過客”轉為紮根。不過,也有學者提醒,鼓勵創業要防止急於求成。

  村官心聲:業績服人

蘇大“村官調研服務團”在蘇北5縣深入調研座談中,幾乎所有大學生村官都表示,如何改變民眾“娃娃官”、“鍍金”、“跳板”的看法,贏得村民、幹部的信任,是他們要過的第一關。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帶頭創業,用本事說話,以業績服人。

  “既然選擇了來農村,我就不能這樣一走了之。”新沂市棋盤鎮七溝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桂華到村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引進浙江大棚西瓜。到了收穫季節,她的西瓜田的收益當年就回了本,村里種了20年西瓜的老農,對這個“女娃娃”刮目相看了。響水縣南河鎮的大學生村官謝如彬、劉志建,用閒置的羊場辦起了火雞養殖場,還成立了火雞養殖協會,為400多家貧困戶、農戶提供火雞苗、防疫、收購等服務。他倆現在不僅被村民們稱作“火雞司令”,謝如彬還被村民們推選為協會會長。

  據了解,在江蘇XX、XX兩年的大學生村官中,自主創業的已有相當比重。灌雲縣108個大學生村官,領辦、協辦富民項目達97個,投入資金130萬元。銅山縣單集鎮洪樓村黨支部書記張天然、灌南縣百祿鎮項圩村黨支部書記劉斌、邳州市戴圩鎮常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穎等一批大學生村官,用成功創業並帶動村民致富而成為村民的“主心骨”,走上了村主要領導崗位。

基層期待:事業留人

  漣水縣為大學生村官每人辦了兩張卡。一張是“大學生村官聯繫卡”,上面印有與創業有關的所有領導、科室電話。另一張是“大學生村官創業綠卡”,上面印有村官的姓名、創辦企業名稱、身份證號等信息,有了這張“綠卡”,大學生為自己的企業辦理各種手續,就可以享受特事特辦等優惠,同時安檢、環保、稅務等部門還可以直接到企業去,現場辦理各種手續。

  對於大學生村官創業,江蘇各地不但從政策上支持,還從資金上扶持。徐州市日前出台了《鼓勵支持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實施意見》, 提出到XX年底前,大學生村官100%掌握一項創業技能,80%以上的大學生村官擁有一個以上的創業項目,並設立3000萬元的貸款擔保額度。

  江蘇各級黨委、政府鼓勵大學生村官帶頭創業致富,帶領民眾致富、促進成長成才是主要目的,用事業留人,則是深層次的期待。一位鄉鎮領導坦言,“如果大學生在農村發展的好,有了自己的一份事業,也沒必要另謀他就了,到時可能要他走,他也不會走。”連雲港市委組織部幹部處副處長鬍濱也認為,創業是留住大學生村官的關鍵因素。響水縣委組織部姜橙主任說,縣裡每年都會通過考核招收一批長期留用的大學生村官,作為鄉鎮後備幹部進行培養。

  事業留人並非一廂情願。揚州江都市仙女鎮民和村黨支部書記黃俊已走過XX年大學生村官路,目前他所領導的村擁有7家企業,年銷售超億元。已有一個幸福的3口之家的黃俊說,當初的選擇使他受益終生。XX年7月走上村官路的張天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在農村工作真的很苦,但是機會是不會等大學生的,我熱愛並珍惜我的事業,會一直堅持下去。”

  學者提醒:因人而異

  在各地出台鼓勵政策及媒體大力宣傳大學生村官成功創業典型的推動下,一股創業熱潮正在大學生村官中形成,也使尚未創業的大學生村官感到了某種壓力。宿遷市泗洪縣太平鎮高集村村委會主任助理張吉星,是上任剛過1個月的新村官,也在盤算著創業的問題了。不過,這位立志把研究農村問題作為自己一生方向的南通大學應屆畢業生說,他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走訪農戶搞調查研究,創業項目的選擇還需要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