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深造五大途徑進行對比分析



時間準備:考研並非越早準備越好,長時間的準備會導致過早進入疲勞期,令考試現場發揮大打折扣。一般來說,提前一年準備即可,但對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職場人士,則需要兩年左右的準備時間。

適合對象:

工作時間不長的本科畢業生,較適合通過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讀全日制或在職碩士學位課程。

擁有一定工作經驗、想在專業領域進一步深造的職場人士,較適合參加專業碩士教育。

想兼顧工作與學習的職場人士,適合參加在職人員申碩考試。

特別提醒

攻讀碩士學位是一場持久戰,無論是應對全國入學統考,還是兩年時間的苦讀,都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對工作繁忙的職場人士來說,需要合理安排時間,同時要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而對選擇辭職攻讀全日制碩士課程的職場人士來說,更是一項昂貴的投資,需要在資金上做好充分準備,同時注意投資風險。 

深造途徑之三:短期培訓

短期培訓以外語能力培訓、IT技能培訓、管理能力培訓為主。近XX年來,隨著外企的大量湧入,以及電腦在工作中的普遍套用,外語能力與IT能力已成為職場人士必須掌握的技能,於是各類培訓項目層出不窮。此外,最近幾年,隨著用人企業日益關注求職者的社交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軟體”,相關的短期培訓行情也逐年看漲。

收益分析:短期培訓課程根據培訓時間、級別的不同,學習費用差別懸殊。高端外語培訓課程,特別是小班制外教口語班的收費一般都在萬元以上,而新概念英語等傳統課程的費用則在千元以下。IT類培訓也是如此,學費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相比之下,管理類課程的收費普遍較高,MBA精華班的學費都超過萬餘元,短期培訓也要幾千元。從回報率上看,短期培訓的最難估算。如果通過培訓強化了能力,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歷,那么,這些都將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將在職業發展中受益匪淺;反之,數千元甚至幾萬元換來的只是一紙證書而已。

學習難度:相比之下,短期培訓的學習難度不大,只要求學目的明確,學習態度認真,並有一定的相關知識基礎,一般都能學有所獲。但高層次能力培訓課程的含金量高,學習要求也相對較高,有一定難度。

時間準備:通常短期培訓的時間都在一年以內,課程安排靈活。因此,在職人士只要合理安排好時間,就能工作、學習兩不誤。

適合對象:

適合所有的職場人士。一般來說,外語、IT類短期能力培訓適合白領人士;管理能力培訓則適合中高層管理人員。

特別提醒

參加短期培訓與考證一樣,要想學有所獲,關鍵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課程。建議職場人士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不足與缺陷,再選擇對應的培訓課程,從而提高培訓效果。此外,外語、IT類能力培訓,需要持續學習才有效,否則只能是“一招鮮”。

深造途徑之四:免單培訓

免單培訓有兩種,企業內訓和政府補貼培訓。企業內訓是指企業為提升員工崗位勝任能力而出資的一種培訓,在外資企業中較為普遍。企業內訓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企業提供員工培訓津貼,有的企業把培訓項目引入內部等。政府補貼培訓是指國家或地方政府為提高就業者的專業技能而提供的補貼培訓項目,目前以灰領培訓為主。符合一定條件者參加培訓,可享受培訓費用全免或部分減免的優惠政策。

收益分析:對在職人員來說,這兩種培訓都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因為個人幾乎不用投入資金。

學習難度:這類培訓大多是職業技能培訓,在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強化並掌握專業技能。由於在職人士一般都已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因此學習難度相對較小,關鍵是勤學苦練。

時間準備:企業一般都有年度員工培訓計畫,因此在職人士參加企業內訓只需根據企業人事部門的安排來進行。但參加政府補貼培訓項目則是個人行為,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見縫插針地安排學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