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升:跳槽還是臥槽?

 跳槽是職場上升的捷徑,但COSMO的職場專家和一些成功的職場女性告訴我們,“臥槽”一樣是職場上的陽關大道。

職場灰姑娘

“我的職業目標,是在35歲之前做到著名外企的中高層經理……”

這是一位25歲的年輕白領在美國微軟公司執行長問到她的“職業規劃”時給出的回答。當執行官進一步詢問她準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時,她說出了她所認為的一條職場上升的最佳路線圖。

首先進入某知名外企,做經理助理;一年後跳槽,去另外一家同樣水平起點的公司做總經理助理;然後再花一年時間進入一家實力更強的外企,成為總裁秘書;接著可以考慮去一家比較普通的公司應聘經理的職位,如果順利她會在這個職位上工作2年左右,這個時候她已經二十七八歲,已經有了相當的職業積累後,然後就是出國進修,爭取在兩年的時間拿到一個碩士學位,期間,她將在國外應聘一個工作,繼續職業生涯的積累,時間一定是控制在1-2年之內,然後回國,將以高起點開始新的工作,如此這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她應該花上XX年左右的時間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這席話讓美國微軟公司執行長目瞪口呆。

看起來,這是一個完美的計畫。但是也會因為計畫過於縝密,完全不允許有一點失誤,否則所有的步調都會被打亂。無法想像,一個對於自己的未來規劃得如此嚴密,一點餘地都不留的人,步調萬一被一些小事情打亂,她所承受的打擊會有多大?

也許,獲得高職位確實需要付出一些異於常人的代價。但是,假如不走這樣一條像迷宮一樣複雜的跳躍上升道路,那些起點不高的“辛黛瑞拉們”就沒有機會了嗎?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職場的漫漫長路,只有幾步是最關鍵的,只要你了解職場的規則,恪守勤奮的定律,並提前做好準備,在機會來臨時伸出手,就一定會攀上職場的上升之路。即使辛黛瑞拉們的起點是秘書,出納,甚至前台接線員,她一樣可以通過點滴的努力穩紮穩打地做到期望的職位,不必俟機跳槽,也不必出國深造,並且這也是職場專家強力推薦的職場發展道路。

事實上,眾多成功的女性中,大多數是靠著自己的踏踏實實,一步一步才達到如今的職業高度的。COSMO採訪了幾位白領女性,她們都曾是職場上的辛黛瑞拉,儘管具有不同的個性,有的積極主動,有的沉默低調,但她們的成功之路有許多共同點:起點低,沒有跳過槽,也沒有為了尋求更高的平台中斷職業生涯出國求學。如今的她們早已“麻雀變鳳凰”,成為職業場上的佼佼者。

專家出招“臥槽”的招法

Dr. Charlie Zhao 趙鴻玉先生(博士)

英國阿斯頓大學管理學博士。畢業後先後受聘於兩家英國工具機製造業的跨國公司任國際項目經理和高級管理諮詢顧問。回國後加入一家國際獵頭公司任高級顧問,現任Globalfit管理諮詢培訓公司總經理。

“臥槽不如跳槽”指的是人在同一公司的晉升速度不如更換公司來得快。究其原因,恐怕是由於“金字塔原理”:即越靠上的位置越少,相對而言晉升機會就越小,在一個公司範圍內機會自然就更少。的確有不少人因為跳槽而在數年之內變得位置顯赫,而原來同在一處起步的同事卻進步甚微。這在實際上成就了上述傳言,促使許多人萌生了伺機跳槽的念頭,在一個公司服務了幾年之後,對於外面的機會就變得格外關注,動輒一試,否則心理就失去平衡。

這么說跳槽是不可取了?

不是的,不要一味憑藉跳躍來實現職場的發展。那些表面上看來是因為跳槽而飛黃騰達的人並非來自於他們對跳槽的刻意追逐,而是在適當時候抓住了適當的機會——首先,他們的運氣非常好,更重要的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抓住機會的背後來源於他們在工作中的不斷努力與勤奮。

無論機會來自內部還是外部,沒有不斷的進取心和努力都是不可能抓住的。在這個意義上,“跳槽”與“臥槽”取勝幾率是一致的。

但是在實際的職場發展當中,不通過跳槽實現的晉升似乎很難很漫長,有什麼建議可以遵循嗎?

第1招,崗位勝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