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老師職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為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縮小與先進學校的差距,為確保學校建立一支能適應需求、面向未來的教職工隊伍,把學校建設成教育人才的高地;為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特制定並實施本規劃。

二、工作目標任務:

通過本規劃的實施,使每一位教師都能用現代教育思想或理念,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建成一支能適應需求,面向未來的“研究型”、“學者型”的教師群體。努力實現教育思想現代化、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管理科學化、教師素質優良化、教育教學特色化、教師發展專業化、學生成長和諧化,加快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努力創造適合師生髮展的教育環境。

具體目標:

教師國語水平:在職教師均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水平;

教師計算機水平:45歲以下教師達到“辦公自動化中級”水平;

教科研課題:省級教科研課題(結題)一個,繼續申報一個市級課題;

2008——2010年,每年評出校級骨幹教師3——5名;

三、工作措施:

1.實施對象:全校教師

2.具體形式:理論學習、集中培訓、課堂研討、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校本論壇等

3.主要途徑:以校本教研為主要載體,通過教師的自我反思、教師的互助合作和專家的專業引領等來實現。

四、主要工作

1.學習理論,主動積累。

每位教師每學期完成1——2篇教育教學研究文章,學期結束上交教研處備案,作為教師業務學習的考核指標,以促進教師的學習深入。以課例研究、案例分析、有效反思等行動研究的學習方式為途徑,幫助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體現“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並以學習促管理,將教師基於問題學習作為教師管理工作的新嘗試,從而達到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目的。

2.制訂自我發展規劃。

每位教師根據所教學科和自身實際確定研究目標,教師根據自己發展目標,制訂個人發展規劃,按照規劃努力進行自我培訓和科學研究。

3.精於思考,勤於筆耕。

規定每位教師每學年撰寫一篇論文,組織一次教學論文評比活動,有論文發表或科研成果獲獎的教師,學校給予獎勵,並把教師的論文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指標。

4.同伴互助。根據學校青年教師多的實際,聘請校骨幹教師擔任輔導。在班主任工作,課堂教學、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方面給予指導、幫助。同時,發揮教師集體智慧,在集體備課、課堂觀摩、小組交流中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5.搭建平台 展示風采。根據我校青年教師多的實際,學校制訂相應措施,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評優課、教學比武,使他們能脫穎而出,成為骨幹力量。

6.專家引領 傳經送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每學年聘請專家學者到學校作教學輔導,把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管理理念介紹到我校,讓教師開闊眼界。

7.外送培訓 開拓渠道。主要的渠道有:①按上級要求和學校教育教學需要,對教師進行進修培訓;②與兄弟學校加強聯繫,互通信息,互派人員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