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師職業規劃書

新時期的中國機械工程師,必須適應一系列的新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要求、機械製造業結構調整提高素質的要求、機械工程師業務向廣大服務領域擴展的要求以及適應全球化競爭和國際性合作的要求。

一、機械工程師職業的總體發展趨勢。

?美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了一次有代表性的廣泛調查,對1996~2006年美國分行業機械工程師就業情況作出了預測,其主要結果是:

—1996~2006年美國機械工程師總體上將增加約3.5萬人;

—機械工程師將越來越多地就業於機械製造以外的行業,其中最大部分是在服務行業,首先增加於工程管理服務和專業性服務;

—機械製造部門所占機械工程師的比例雖將下降,但仍是其最大部門(占53.7%)。

香港1993~1999年人力需求的變化情況是:

—製造業人數由868萬人下降到244萬人,特別是操作工減少,而技術及專業人員增加;

—就業職工大量轉向製造業中的電子工業、進出口貿易、交通運輸倉儲業、通訊服務業、金融、保險、房地產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

我國多數地區目前的情況,不同於已開發國家,也不同於國際商業化都市。如上海市發布的2001年度人才開發緊缺專業目錄中,既有智慧型儀器儀表網路系統、數控工具機及機電一體化、微電子裝備,也有汽車製造、發電與輸變電設備、石化設備、冷凍空調設備、現代農業裝備、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港口機械設備。相應所需的專業則是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生態學、環境工程、安全工程等。上海電氣集團已與中科院簽署科技合作協定,將微電子裝備技術、燃氣輪機技術、循環流化床發電鍋爐技術、工業機器人套用工程、工具機主軸和交流伺服電機系統等列為首批合作項目。很明顯,在我國相當長的時期內,融入和結合了信息技術的製造專業仍然是很需要的專業。值得我們參考的是,今年台灣省統計,高考最熱門五大專業中,電機工程學列在法律、外文、醫學、資訊工程之前,位居第一。

二、機械工程師為實現價值而塑造自己。

根據新時期的新要求,必須擴展思路來定位新時期的機械工程師。例如,已有不少原先的機械工程師在銀行系統里很好地發揮著作用;不少機械工程師從事經濟工作研究,成為以切合生產實際為特長的知名學者;製造業的工程師套用網路技術比網路專家尋找套用實體顯得更有成效等。

參考美國所作的調查,年輕的機械工程師在未來十年中的期望,最普遍的兩項是繼續教育和職業引導(有經驗的忠告、諮詢、榜樣);在中年機械工程師中,未來十年的最大期望是繼續教育、職業策劃和能力更新;而對於有經驗的機械工程師,未來十年的主要期望是繼續教育、尋求新職、策劃前程。由此看出,在美國,新經濟的新要求反映到機械工程師對自己理想和前程的設計,都是首先希望繼續教育和職業轉移,都是要求自己不斷適應、不斷學習提高並尋求更合適的自我實現。這是大大不同於以往的就業觀念、奮鬥目標和擇業理念的。如果稍為仔細一點觀察我們的周圍,這樣的趨向也在悄悄向我們走來。

三、製造活動的三軸理論。

要了解未來的機械工程師需要掌握什麼,必須分析製造活動的實質內涵。有一種關於製造活動的三坐標分析,對理解製造活動的實質具有參考意義。這種理論認為:

x軸-轉變軸,對應各種冷熱加工過程,體現實際生產加工;

y軸-移動軸,對應物料移動、搬運、裝配、倉儲,體現為物流;

z軸-信息軸或時間軸,對應數據獲得、儲存、處理和分析、套用,體現信息功能和自動化。

按照這樣三個坐標的分析,傳統的初級製造活動大體上體現為x和y的組合,改進物流和改進加工技術同樣重要,即x、y方向都大,面積才能大,此時再加大z軸(如cnc、cad、capp、cam,機器人、自動生產線、erp),會有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