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與職業規劃

“半路出家”,通常是說中途改行,另謀職業。有的是在工作後發現不喜歡最初的選擇,也有的是在工作多年後心生厭倦而轉行。無論哪種原因,“半路出家”的人勇氣可嘉,要敢於面對重重困難,放棄現有的平台,冒著風險重新開始。當然,成功者有之,失敗者亦有之。一個現象不容忽視,如今的職場上,“半路出家”者越來越多。近日,《才富》雜誌資深記者徐淑妮就此特別採訪了生涯專家。

分析:半路出家緣何日益“流行”

首席職業規劃師洪認為,“半路出家”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主要原因有三:

一、工作分配或路徑依賴之故

很多來職業規劃中心諮詢轉行的客戶,自己的工作不是自主選擇的結果,而是早先計畫經濟體制下的工作分配或者依大學專業選職業所致。在我國,由於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很多人在學生時代沒能較好地認知自己,也沒有職業規劃的意識,畢業時有一個工作擺在眼前時,很少考慮自己的職業興趣和愛好。大部分人為了生存而工作,放棄了原本應該從工作中獲得的快樂和滿足感。這樣顯然就造成了工作越乾越不開心的困局。有的人選擇了繼續隱忍,接受根本不喜歡的工作,飽受其煎熬,而一些關注自己內心感受和長遠發展的人則開始考慮轉行,於是“半路出家”轉型的人愈來愈多。

學習市場行銷專業的於治畢業後在統一企業的行銷企劃部、食品事業部工作。一年多後,他轉到浙江傳化集團市場部工作,依舊是靠行銷吃飯。儘管在市場部做得順風順水,待遇也不錯,但他卻認為自己碰到了天花板。銷售工作的準入門檻低,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他想轉行做律師。

職業規劃中心接待過很多工作了3-5年的個人諮詢客戶,因為第一份工作沒有謹慎決策,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陷入了職業發展困境中,迷茫、價值感低下、缺乏競爭力、頻繁跳槽等糟糕的情況長期困擾著他們中大多數人。所以,第一份工作不滿意,極易導致“半路出家”。

二、高考時專業選擇缺乏職業規劃

進入大學後很多人會發現,所學的並非自己感興趣的:想當銷售精英,偏偏學的財會;想成為it高手,卻在學漢語言文學;渴望成為導遊,學的卻是計算機……職業規劃中心個人諮詢客戶數據分析顯示,有高達78.3%的人表示自己大學填志願選專業時,沒有職業規劃相關指導,而是聽從老師、家長的建議。有36.4%的人表示,大學專業是被調劑的,自己並不喜歡。

學習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自由飛,原本打算畢業後出國,因為“非典”而使計畫擱淺。畢業7年來,他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職業身份。做過英語教師、考過法律顧問、在室內裝飾領域創過業,如今終於愛上了it工程師。7年的職場歷練中他付出了比別人多出幾倍的努力與汗水,也走了很多彎路。這與其大學生時代缺乏職業規劃有著必然的影響。如果自由飛能在高考選專業時就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找到自己的專業興趣所在,在大學時代就能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上述彎路很可能避免。

生涯8年來對28000多個諮詢案例的研究表明,一個人職業的成功往往來自於準確的職業定位、明確的目標設定和可行的通道設計。其中職業定位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環節,越早明確越有利於職業生涯的發展。因為,當一個人擁有準確的職業定位,並將其最強的競爭優勢發揮最大效應時,成功率將比他人至少多出5-10倍。

三、興趣與職業錯位導致職業倦怠

職業規劃中心的諮詢數據顯示,工作年限在3年以內的職場新人中,有高達75%的客戶表示,由於職業定位不清,缺少職業規劃,畢業入職後很難適應工作,或發現工作與個人興趣不匹配。工作滿意度不高,職業倦怠嚴重,難以堅持而選擇離職。

以國內當下備受矚目的概念設計師黃光劍的經歷為例,他對繪畫的天賦與生俱來,上中學後開始臨摹《聖鬥士》,對繪畫幾近陷入狂熱。“記得小時候我天天盼望的不是周末放假,而是每周一節的美術課。學生時代我背負著考取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歷史使命,其實沒多少業餘時間畫畫,我都是抽空畫偷著畫。”正是這種對繪畫的濃厚興趣以及持之以恆的精神,才使得他在國際遊戲美術設計大賽上一舉成名。畢業求職時,黃光劍也曾認為滿意的工作就是做跟會計專業對口的財務工作,曾準備考cpa。但在一次入職培訓中,第一次接觸到職業規劃的他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涯。經過認真的思考,基於他對自己準確的自我認知,他最終決定轉行做設計。儘管要將寒窗苦讀學到的財經知識捨棄,要將眼前一份專業對口的“好工作”放棄,但他選擇了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而此時給他最大能量支撐的,就是他對自己明晰而堅定的職業定位和長遠的職業目標!

由此可見,興趣對職業發展的影響是職業是否能走向真正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因為對職業的興趣,他在工作過程中,願意投入和付出,並享受整個過程,容易出成績,即使遇到不如意或挫折時也能夠堅持下去,並快速調整心態。

建議:科學決策+堅定信念

生涯ccdm職業規劃師閆嶺指出,“半路出家”者往往要在新的職業道路上,付出比別人更多的代價,其間伴隨著巨大的風險。能否轉型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理性決策與堅定信念。職業規劃中心專家團隊為準備“半路出家”或已經走在“出家”路上的人提出三條建議:

一、 理智做好最初的職業選擇

“半路出家”的主角們給了我們一個啟示:理智做好最初的職業選擇十分重要!越到後面,選擇“出家”的成本就越高,風險亦越大。建議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同時也是較為符合自己個性、能力的專業學習做起,為自己量身定製一個既具挑戰性,又不失客觀、實際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用此職業規劃當基礎,不斷調整和完善,循著基本的軌跡前行,有利於職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了解自我做好路徑規劃

對於決定要轉型的人來說,科學、理性的決策是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而科學決策的前提是能夠真正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以及能力特長。以此為基礎,來設計轉型的通道,事半功倍。

若是沒辦法一步到位,不妨立足當下的職業機會,優先考慮生存問題,但心中必須始終清楚你的選擇是什麼,圍繞這個目標去積累知識和能力,為今後的順利就業鋪路墊石。在充分熟悉目標行業時,進一步明確自己與新行業的匹配度,再考慮是否決定轉行。

三、一旦選擇堅持到底

選擇意味著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中選出一個。任何選擇都有代價,有得失。一旦做好了自己認為合適選擇的決定,就堅決地執行下去,因為開弓沒有回頭箭。那些非科班出身的成功職業人士身上往往有著同樣的特質,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一旦認定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後表現得非常堅定,能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自信,抗壓能力強,敢於迎接挑戰,職業成熟度高等。

當不能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時,不妨聽聽身邊朋友的意見,或是找專業的職業規劃諮詢機構尋求幫助。光想不做和猶豫不前,都只會錯失機會,浪費時間。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是有限的,“半路出家”者們已經在職業的彎路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一旦確定要轉型,儘早決策,是明智之舉。

擇業需要職業規劃,“半路出家”更離不開職業規劃。生涯提醒職場人,要破解“半路出家”的困擾,一定要做好職業方向定位,清楚知道自己的職業目標是什麼,知道通過職業的發展自己想獲得的是什麼,平衡好短期和中長期的職業發展規劃,從而沿著既定的職業路徑發展,最終贏得職業生涯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