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還是就業:專家說要看專業和興趣

考研依然火爆,據有關部門統計,20xx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高達151.2萬。本市(天津)xx大學、xx大學兩所院校就有近4萬人報名。大四寒假,是考研一族最忙碌的一個冬季,春節剛過高校自習教室里就迎來了許多苦讀者,有準備20xx年研究生考試複試的,更有著手準備20xx年研究生考試的。

與考研一族同樣忙碌的還有求職一族。20xx年2月是招聘會扎堆兒的月份,數以萬計的大學生湧入招聘會,開始了他們的求職之旅。一張張簡歷,一次次面試,伴隨著他們走過寒冬。

正確選擇 放飛夢想

走在大學的路上,廣播裡還在唱著:“我們的理想在哪裡?我們的愛情在哪裡?”對於即將成為大四的學生來講,或者考研,或者求職,新一年的他們又將踏上新征程。為了20xx年的將來,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計畫最為關鍵。

先考研還是先就業,見仁見智。不過,無論是選擇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就業,首先都要從自身情況出發,理性地選擇,不要盲目地跟風。考研之前一定要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考研?是找不到工作而考研,還是想深入研究專業而考研,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果想通過考研逃避就業壓力,就是不現實的。一旦決定考研,首先要對考研的各個流程熟練掌握。不過,考研還是就業也要根據大環境,如果大環境對就業有利,不如先就業。

人生時時刻刻都在選擇。人生的每個選擇並非一定都是正確答案,這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不同的人做出相同的選擇,付出不同努力會有不同結果。真正的問題不在你做了哪種選擇,而是你做了選擇後如何去做。如果沒有行動,那么一切思考都是空想。無論是哪條路,只要肯付出,都走得通。無論哪條路,不肯付出努力,都走不通。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嚴寒過後是春天,何不輕鬆地踏上征程,去實現自己的選擇。

寒假,是大四生最忙的日子。考研的複習衝刺,披星戴月奮戰在自習室里。求職的四處奔走,拿著簡歷到招聘會、企業中推銷自己。考研、求職是選擇也是生活,也許心酸,也許喜悅,無論怎樣這段日子,每個學生都會給自己留下一段冬天的故事,寫進自己的回憶。

考研派: 堅定派 糾結派

考研大軍中有兩個陣營,堅定派和糾結派,堅定的志在必得,糾結的兩手準備。

南開大學法學院大四學生朱茜茜是堅定的考研派,她告訴記者:“考研對每個人來說是一種升華,通過考研就可以走向學術之路,這正是我所追求的。選擇我所追求的,追求我所選擇的,無怨無悔。剛開始我受到別人的影響參加招聘會,但是我發現這樣會使我彷徨猶豫。後來我一心一意考研,凡是與考研無關的一律放棄。每天三點一線,圖書館餐廳宿舍。我周邊的同學也在相互鼓勵,付出總會有收穫的。”

“在大三下學期我就做好打算了,人家都說‘笨鳥先飛’嘛。上一級的就業很一般,考研人數增多,這個考研的氛圍激勵著我去努力。在最關鍵的時刻,爸媽也堅定地支持我,他們給了我前行的動力。暑假開始,我便天天在圖書館學習。堅持就能勝利!”面對今年的考研,朱茜茜充滿信心。

相比朱茜茜的堅定,南開大學文學院的張安平很糾結。“現在考研競爭非常激烈,我們專業考研形勢並不樂觀。但是自己還是很嚮往研究生的生活,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招聘會之後,我才決定考研。不知道時間還來不來得及,反正我在努力複習。這段時間把精力放在考研上,先試試要是考不上再找工作。我還想說的是,糾結的心情很難受,你必須在適當的時刻做出適當的選擇,否則,你的戰略就會失誤,將直接影響到你的學習和就業。”

求職族: 樂觀族 憂鬱族

在求職大軍中也分成兩個陣營,樂觀的對前途充滿信心,憂鬱的面對職場無所適從。

天津大學軟體學院的楊春白周圍考研的人並不多。今年畢業的小楊去年參加了大企業的實習,表現優異。“我們專業就業還是不錯的,ibm、天地偉業、浪潮集團都來我們這裡招聘,機會難得,我想直接就業。沒太想過考研,周圍也沒有人考。學校對我們的就業給予了大量指導,我們很幸運能實現就業,而且年薪待遇都非常可觀。”小楊告訴記者說,“我們學院就業氛圍好,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實習,如何就業,我潛意識中也是在做就業的準備。我詢問哪些企業待遇好,做什麼更有競爭力。而我想的也都實現了。”

與小楊相比,南開大學外語學院的邵穎穎沒有這樣幸運。“儘管我非常想就業,但是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我們專業不好找工作,做翻譯很累,不想乾,去參加學校教師的招聘,女生也沒什麼優勢,往往都是男生被錄取。於是我就報了許多考試,有考公務員的,有考文員的,都試試吧,心裡很糾結。”

指導老師: 考研,求職,大二就該想明白

我們常說:“要做有理想的人。”所謂有理想,並不要求每個人都志向遠大,但底線是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支撐人生方向的坐標。

“本科生絕不能等到大三暑假才開始考慮到底是讀書還是工作、申請出國還是複習考研。大二暑假裡就應該考慮清楚!”天津大學學工部副部長曲海富告訴記者說,“大學讀兩年,對專業和自己的潛力都已經有大致了解。他們應當找到自己的坐標。準備找工作的,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實用技術,參與偏重實用的項目。在培養能力上,進實驗室和自學、實習一樣重要,可以找實驗室的老師提出申請,不過很多學生都不知道這一點。對專業有興趣、要讀研究生的,無論在國內還是出國,都要紮實理論基礎。有條件的應該提前進實驗室,參與與理論相關的科研項目。文科類的學生也應該了解學術動態。報考研究生時,一口氣讀到博士是性價比較高的長遠考慮。而對自己專業沒興趣、打算轉行的,也要儘早確立目標做好準備。最怕的就是,既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也不知道喜歡什麼專業。”

“總之,越了解自己,越早做出決定,對自己的發展越有利。”曲海富說。

職場專家:考研還是求職要看專業和興趣

近幾年,考研人數總體上升,今年考研人數再創新高,反映了當前考研文化的興盛。到底要不要讀研,專家認為要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綜合來定。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專業。就我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文科類學生考研的比例相當高,有的專業在80%以上。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文科類就業相對困難,高學歷對他們還是很有用的。但是有的專業適合早就業,集中在一些套用性學科,比如軟體專業、計算機專業等。這些套用學科直接就業更好,企業招聘時更關注他們的能力,而不是高學歷。”一德期貨人力資源部經理楊志強說。

“興趣也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研究的。對專業沒興趣、獨立思考能力不足的人,讀研真的等於浪費時間!讀研一定要問清楚自己有無興趣,不可盲目跟風。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楊志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