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轉行不要跑錯跑道

在許多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有轉行的經歷。有人說:轉行,好比是換個跑道重新跑。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該公司接待的諮詢者中,超過85%的人認為:不適應目前行業時,轉行是第一選擇。轉行的主要依據通常是主觀感覺和對職場潮流的跟隨,僅9.8%的人在轉行前會對新行業做科學而仔細的分析,再根據自己的特點做出判斷。換言之,轉行時絕大多數人比較盲目。其實,當你準備換跟跑道重新跑時,是否該考慮這樣一些問題:轉行能否帶來一線生機?轉行成功的可能性大不大?轉行也有風險,萬一轉不成怎么辦?轉行是否也有最佳時期?轉行前該做哪些準備?

轉行並非救命稻草

當你的職業生涯陷入暫時的困境時,轉行是否是根“救命稻草”,能夠把你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先來看samuel的轉行故事。

samuel在證券行業鼎盛時期進入了證券公司做客戶代表,在開始的一年中,行情看好,高佣金提成使他獲得了不菲收入,samuel自覺入對了行,高興萬分。可始料不及的是,在接下來的2年中,股市滑坡,券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samuel的收入受到了直接影響。在低迷的日子裡,動搖samuel信心的已不僅是公司,而是對職業的、行業的憂慮。此時,正好有家會計師事務所看中了samuel的專業背景,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在無奈和衝動中,他捨棄了已經熟悉了的行業和職業去了會計師事務所,做起了審計工作。然而,3個月之後,枯燥的數字,頻繁的加班,單調的流程使得samuel又對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職業產生了懷疑:工作內容過於單一,收入也不象證券業那么令人期待。在困惑中,是否要再度轉行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問題。可已經換了兩個行業了,情況都不令人滿意。自己究竟該怎么辦呢?

張建勤給samuel做了這樣的分析:samuel在職業受阻、個人發展停滯的情況下選擇跳槽轉行,屬於被動轉行類型,同時,在轉行時未能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導致轉行比較盲目,所以出現了比較尷尬的局面。根據對samuel的性格及職業潛能測試,samuel偏於外向,善於思考和邏輯推理,具備一定的創造力,習慣於有條理有節奏的生活與工作。這樣的個性也使得他很難在枯燥繁重的審計助理上有所作為。同時,samuel為自己訂立的目標是金融業務的資深顧問、投資分析師、精算師等高端專業金融類職位,而轉行後的職業方向明顯與目標南轅北轍,短期職業方向偏離了發展軌道,使得職業生涯陷入迷茫。

類似samuel這樣因為職業發展暫入低谷而放棄本職業的人很多,在這些人中,有的碰巧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行業和職位,而大部分則發現自己又陷入了另一個泥潭。張建勤認為,轉行並非救命稻草,盲目轉行非但不能帶來發展,而可能是另一種職業滑坡。

盲目轉行可能使職業滑坡

當你像samuel一樣陷入了職業困境、感覺前景迷茫,人們通常在現有職業發展出現問題時才想到轉行,轉行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目前的困境,而並非是出於對自我職業發展的理性思考。從大多數人的轉行經歷看,要么是糊裡糊塗,要么是對現有職業發展通道失去信心,要么便是對某個熱門職業盲目崇拜。

其實,在一個人有限的職業生命中,能夠專注於一個專業,朝著一個目標做精、做深是最好的選擇,比頻頻換行、打一槍換一地更容易做出成績。所以,當一個人已經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之後,如果不是確信自己已經不能在這個行業有所發展,或者自己的個性與職業要求出現明顯偏差,一般不要輕易轉行。

張建勤也認為,從職業生涯發展來說,轉行相當於改變職業定位和職業目標。有時候轉行是給職業生涯帶來生機的必要手段,但在這一敏感而又不可彌補的環節上,隨意轉行往往容易帶來危害和倒退。錯誤的轉行很可能帶來長期的職業低迷,從而影響終生。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都會有低谷,當職業發展出現低迷時,不要在衝動中選擇轉行。

轉行避免四種誤區

兩位專家指出,防止無效轉行,要避免四大誤區。

誤區一:“錢袋”的誘惑——哪兒錢多往哪兒奔

只瞅著薪水的數字,腦袋一熱便放棄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本行,跳到一個陌生的職業中去,這樣被“錢袋”誘惑的轉行非但不保險,還可能是個陷阱。楊朝暉在獵頭生涯中發現,很多人在高薪誘惑下不假思索地選擇轉行,而事先往往對新行當缺乏全面了解,等過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新工作,而且高薪也需要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代價,這時候便後悔莫及。

專家觀點:高薪雖然非常有誘惑力,可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你的個性、能力等並不能適應新行當,高薪也許只是海市蜃樓。一句話,轉與不轉,別把錢袋看作唯一的衡量指標。

誤區二:趕時髦——哪兒熱門往哪兒擠

網路紅火時,傳統行業的很多人都奔著這塊“風水寶地”而去,可他們始料不及的是,“風水輪流轉”竟如此之快地得到印證,那些拋棄了原來的行業,好不容易剛適應網路規則的人士,在網路經濟的泡沫中很快陷入困頓。熱門行業或正處於上升勢頭的行業或職業的確有比較多的機遇,個人發展空間比較大,但儘管如此,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在熱門行業淘到金子,盲目趕時髦,崇拜熱門行業,哪兒熱往哪兒擠不可取。

專家觀點:再熱門的行業,也有失敗者,再蕭條的行業,同樣也有成功者。熱門行當的發展機遇也許更多,但並不一定有適合你的空間,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誤區三:這山望著那山高——哪個山高往哪攀

大多數人都會“乾一行,怨一行”,對自己的職業狀況不滿意,總覺得別人的天地比自己的更寬廣。在“這山望著那山高”動機的驅動下,很多人頻頻轉行,在每個職位上總是乾不長,到最後,似乎積累了豐富的經歷,成了“通才”,但其實在每個行當都是淺嘗輒止,術業無專攻。

專家觀點:正如跳槽一樣,轉行也有慣性,很多人常常陷入“不滿意——轉行——還是不滿意——繼續轉行”的惡性循環中,最後可能一事無成。頻繁轉來轉去,不利於積累個人核心競爭力,對職業發展不利。

誤區四:急功近利——哪個職位最易得往哪職位轉

或為“錢袋”、或寄希望於通過轉行走出職業困境的人,往往對轉行寄予過高期望。諸如“到了新行業,一年內年薪翻番”、“三年內當上總經理”等等。這樣的念頭無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當你放棄了原有的職業積累,轉到一個全新天地中去時,都需要經歷一段適應期,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必須與新工作相互磨合之外,收入的減少和職位的降低也在所難免。很多人就是由於太急功近利,還沒熬過適應期就耐不住寂寞半途而廢了。

專家觀點:轉行不比簡單的跳槽,它有個重新起步的過程,要承擔職位下降、薪資減少等諸多風險。但只要你認準了一個正確方向,這一現象只是暫時的,超越舊有職位與薪水也只是時間問題。反之,半途而廢的代價是慘痛的,因為如果想要再轉回原行業,是否能有職位空缺或獲得原來的報酬也很難講。

怎樣才能成功轉行?

怎樣才能使轉行獲得成功?兩位專家談了各自見解。

楊朝暉——

*留心觀察目標行當

*做好心理準備

*轉行前多問幾個為什麼

轉行前的準備有三條:

首先,既然要轉行,就要留心觀察經濟形勢,留心外部環境變化,留心觀察哪些行當有不錯的發展機遇,這樣認清了行情,才能適時抓住機遇;

其次,轉行前要做好心理準備。當你轉到一個陌生的行當中去時,過去的職業經驗也許全部失靈,你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熟悉新行當的遊戲規則,慢慢積累起職業資本,因此,薪水和職位的降低也許是無法避免。在轉行前要做好這些心理準備,不至於手忙腳亂;

再次,做出轉行決定前不妨多問幾個“為什麼”,諸如“我一定不想再繼續從事目前的行當了嗎?”“我希望在另外一個行業得到的東西,在目前行業里肯定就沒有機會得到嗎?”“轉行的成本與得到的回報是否成正比?”等等。弄清楚這些問題有助於避免盲目轉行。

張建勤——

*打開思路,別轉牛角尖

*結合職業規劃慎重考慮

*多“充電”學習技能

轉行意味著改變職業規劃,對一個人長期的職業發展來說是個敏感環節。在轉行前最好要做以下三方面的準備:

首先在轉行前,要搞清楚,自己目前職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是否是轉行所能解決的,還是由於自己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溝通能力不行,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等。要打開思路,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確定轉行的必要性;

其次,轉行前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的職業潛力來分析目標行當是否適合自己,形成合理的職業規劃,使得整個職業進入良性軌道。

最後,在轉行時要多充電,增長技能,以便更快更好地適應新工作。

轉行小貼士

1、何時最適宜轉行?

從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來看,最適宜轉行的時間段是30-35歲左右。30歲之前大多數人還處於摸索階段,尚未找到明晰的職業定位;35歲之後可能因為年齡的關係,轉行的困難和風險會加大。

2、轉行的成本如何計算?

轉行的成本包括經濟上的成本和為此放棄的在舊行當的資歷。經濟上的成本包括因轉行而造成的薪水下降,為轉行做準備而充電、考證的費用,等等;當然,比起經濟上的投入來說,捨棄過去苦心經營的資歷、過去的經驗積累等,這些成本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