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觀後感:參觀西柏坡有感 2

愛國電影觀後感作文:參觀西柏坡有感

我們知道,歷史因為細節而真實,我認為,參觀展覽一大好處在於能從細節處感知歷史,這些活生生的歷史比從紙面螢屏上得到的更鮮活。新中國的歷史從這裡產生,幾雙布鞋,筆墨紙硯,西柏坡會議的桌椅,這些細節都在深刻的提醒我們,這些展品曾經影響著中國的歷史。西柏坡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是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奮鬥歷程的精神凝結。不惟如此,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復活與重興。

1西柏坡精神的特質和內涵

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的大轉折期所培育、形成的一種精神風尚,它的特質和內涵正如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所概括的那樣: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我們在考察這一精神風尚時,必然要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國革命勝利在即,但勝利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諸如居功自傲、不思進取等等,引起黨的高度關注,必須及時敲響警鐘;同時也應當看到,提倡這一精神風尚,決非用於一時一地的權宜之計,而是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內涵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華民族所具有的優良德行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體現得尤為顯著。中華民族歷史文明源遠流長,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2西柏坡精神與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集中體現和突出表征。早在1939年1o月,毛澤東同志在《國民精神總動員》一文中就指出:“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鄧小平同志也指出:“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後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年到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於克服腐敗現象。”******同志則告誡我們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軍隊,如果不提倡艱苦奮鬥、艱苦創業,只想在前人創造的物質文化成果上坐享其成,滿腦子是金錢萬能,成天貪圖享樂,那么,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這樣的軍隊,是毫無希望的,是會衰落和垮台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大家都要深刻地理解這個真理。”******總書記在西柏坡考察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苦著稱於世。我們的古人早就講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等。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黨的四代領導人代代相傳、如此語重心長地諄諄告誡,無一不是在向我們昭示這樣一個真理: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強的源泉。危難當自強不息,盛世更復如此。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毛澤東同志要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諄諄告誡全黨同志: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

3西柏坡精神與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

“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厚德載物”亦出於《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人要效法地道的厚重沉毅,以深厚的德行承載、發育萬物。這個四字成語後來亦成為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大標識。中國文化歷來注重以德服人,鄙棄巧取豪奪的霸道作風。中國文化聲名遠播靠的不是血與火的征服,而是無與倫比的優良德行。尊道重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重德則首重“反求諸己”——修身。

4革命精神與民族精神

我們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來分析“兩個務必”所集中體現的西柏坡精神,是在回歸歷史文化的正途。在現代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以無與倫比的勇氣、決心、鮮血和生命,一洗中華民族百多年來的屈辱,使得這個古老的民族煥發出勃勃生機和青春活力。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今時代,我們以民族精神詮釋革命精神,是為以革命精神弘揚民族精神;我們以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詮釋中國革命優良傳統,是為以中國革命優良傳統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千秋大業的根植之基,如果沒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實積澱,那么政治、經濟的強盛也只會是一時的鏡花水月。因此,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