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作文寫作指導:半命題作文寫作方法

半命題作文的形式有如下幾種:

前補,如“___給我帶來了歡喜”。後補,“擁抱__”。補中間,如“在__影響下”。補兩邊,如“__里的__”。補中前,如“__讓__更美麗”。補中後,如“我想讓__更__”。但無論是哪一種半命題作文的補題方式,都必須掌握一個訣竅,那就是: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好兩個字“自由”。

半命題作文的考題方式,是將一個完全命題,省去其中的某一局部,使之成為一個不完全命題,省去的某一局部由作者去增補。這種考題方式從本質上講,只是規定了一個寫作框架範疇,而把與立意選材、主題的自由,統統留給了作者。這類題在三個方面給作者以“自由”:

一是重在讓考生自由選材。如文題“我渴望__”、“__笑了”、“我愛我的__”等都是這樣。做此類題,要在選材上仔細斟酌,以“易下筆、角度新”為原則,多次斟酌,篩選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意義、最簡單好寫的材料,補充好題目並實行寫作。

二是重在讓考生自由立意。如文題“做人要__”、“這堂課真__”、“星期天給我帶來的__”、“那天,我真__”等。做這些問題,要以“站得住、立得穩”為原則,認真思慮立意角度,寫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三是既重自由選材,又重自由立意。如文題“當代科技帶來的__”等。做此類題,要把它看成一篇自由擬題作文來寫,把選材、立意、構思放在一起,統籌思考,合理安排結構,胸有成竹之後再落筆成文。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填補題目要注意主謂賓搭配巧妙而合理,半命題作文基本涵蓋了一個單據的框架結構,只是有時主謂賓俱在,有時略去了主語或者賓語其中的一個,只要搭配不超出語法結構要求就是合理。

二、補充部分角度不宜過大。比如“在__前”這一題目,有的考生寫出了《在歷史的大門前》,看似不錯,但角度太大,弄不好就寫成了一片歷史的流水賬。如改成《在圓明園的廢墟前》,同樣以歷史為主題,切入點就變得具體而容易下筆了。

三、補題要彰顯涵蓋主題與思想,不能信馬由韁,漫無目的。否則,補足的題目看似絕妙,但卻是螞蟻吃西瓜,無處下手,只能給自己徒增煩惱。

四、不能突破原題所給與的框架。半命題作文題只給考生一半的自由,也便是說,考生在完成命題時,還受到必定的要求。

再有的文題也有一大段筆墨,但這段筆墨的作用只是提示而不是要求(它沒有要求必定要寫哪一方面的內容)。如下面一個文題:

家庭給我的__(家庭給我們的有愛、有暖和、有教益,大概還會有煩惱和難過……)

這樣的題目且其面面俱到,那樣反而會尾大不掉了,你在哪個方面感應最深,就從哪個方面下筆,專其一項即可。

【注意事項】

一、要讀懂題目,對題目做適當分解。一般來說,一道作文題可分解為“標題”、“材料”和“注意”三部分。當然,並不是每道作文題都有這三個部分。作文要符合題意,就必須對試題的各個部分組成進行準確、細緻、全面的審查。只有這樣,在行文時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則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長》,作文題給出了填充處可供選擇的四個詞語(幸福、快樂、競爭、挫折),而且規定填充處只能從中選出一個,不能超越這個範圍,有的考生沒有注意這個要求,選擇了其他詞語,就會輕易地丟掉不少分數。

二、在分解題目的基礎上,要從上述三方面尋找關鍵字(或詞組)。關鍵字是試題中的重點,文章該寫什麼,甚至該怎么寫,都可以從這個詞中看出。如20xx年福建卷《這也是一種》,題目中的“這”顯然是關鍵字,它是指示代詞,指代比較近的事和物。比較近,就暗示你所寫的要突出真實、真切之感,是寫你自己的感受。把“這”字替換一下,就可以明了寫作的內容——如失敗、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個關鍵字是“也”,“也”表示同樣。寫的內容表象和實質有差異,但經過寫作者個體獨特的理解、認識和升華終於有了感悟。一個“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認識的轉變,你可以不交代這個認識的變化過程,但要有體現“也”字的點題。再如作文題《我終於》,有的考生對“終於”兩字視而不見,所寫作文只有“終於”產生的結果而沒有寫“終於”之前的經過情況,這樣,就偏離了題意。我們在拿到題目後,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達的意思。如:“善待(親人、生命、自己......)”,從這個題目現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對待的意思,“善待”的對象可以是親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覺得應該好好地對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質等。再如:“講給的事兒(爸爸、媽媽、老師、同學......)”,從這個題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應寫事,而且是向別人敘說的口吻,敘說的對象是“爸爸、媽媽、老師、同學......”中的一位即可。三、要補好文題。弄清了題意之後,就要考慮補充文題了。補充文題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整體揣摩出命題者的意圖,以便正確定向下筆。補充文題就是將半命題作文變為命題作文。補寫文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易於寫作。我們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填上自己認為較容易寫的內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親......)的對話”,你覺得所供選擇的詞語中哪個寫,你就補上哪個,若覺得這幾個都不怎么好寫,你還可以另選詞語。總之,應在題目要求的範圍內,選擇自己認為好寫和有東西可寫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2.考慮體裁。在補充題目時要考慮你所寫文章的體裁。一般考場作文對文體都沒有要求,所以應根據自己的特長考慮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說明文,或是議論文;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或是闡述某個道理。如“珍惜所擁有的”,文題對記敘、議論或書信、日記幾種文體都適合,但是,你只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抓住一種文體,補題時應扣住文章體裁和寫作對象。上文若寫記敘文,則可補上母愛、親情、友誼等;若寫議論文,則可補上青春、生命、智慧等。當然,題目要求中如果有文體限制,就必須按文體特點來補題。如果是“文體不限”的,就要結合自己的寫作特長將題目補全,一旦你選擇了某種文體,就必然要接受該文體的制約。

3.符合語法邏輯。即補充部分與給出部分在語法上要搭配得當,不能有語法錯誤,並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題新也好,深也好,都有個“度”,過度則不真,甚至有悖情理,違反邏輯。例如:《我明白了》,此題要補充的應該是一個什麼道理,或者某人所說的話的意思,如“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語法的,但如果補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語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諸如“哭”、“淘氣”、“唱歌”、“做夢”之類,必然令人皺眉,因為這些選項都是難以界定“第一”的,填進題中,勢必陷入偽科學的泥沼。

4.內容健康。半命題作文給我們以自由選擇材料的餘地,但同時也放寬了題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給半命題作文帶來了一些負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橫線上填了“打麻將”、“抽菸”、“喝酒”等詞語,讓人瞠目結舌,甚為困惑。因此,寫作時不能憑一時的感情衝動,或是標新立異,填寫上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而應填寫積極向上,反映青少年時代風貌的健康內容。

5.避免雷同。由於半命題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見的毛病便是補題雷同。尤其是傳統題材,補題雷同的現象在半命題作文中更是突出,寫的作文“撞題幾率”也相當高。比如,半命題作文《難忘的》,極易雷同的補題是《難忘的一天》、《難忘的一件事》等,由於平時習作中多出現類似的命題,相當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難忘的”;寫《當我面對的時候》這一半命題作文時,題目擬為《當我面對挫折的時候》、《當我面對成功的時候》的作文便會成批出現,要“面對”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試想,思維閉塞,缺乏創新,都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去補題,怎能不出現補題雷同的現象呢?

6.不能過大。像《走近》這樣的題目,學生經常會把題目擬得過大,難以寫出情真意切的佳作來。如果把題目補為《走近科學》、《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對於這樣大的題目,文章容易寫得空泛、籠統,難以寫出真情實感。所以,在補題的時候儘量把題目具體化,貼近自己的生活實際。例如補為《走近姚明》、《走近大觀園》、《走近諸葛亮》等,這就具體得多,就能用真實的生活細節來寫活偉人、名著、科學等對自己的深刻影響,生動形象地展現自己的體驗與觀感。

20xx年全國高考出現了兩道半命題作文,一個是福建卷的《這也是一種》,一個是湖北卷的《站在門口》。半命題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長久不衰的一種命題形式,但在高考領域卻長期被人們冷落,近幾年的高考命題都沒有涉及。作為自主命題走在全國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終於勇敢地吃了“半命題作文”這隻“螃蟹”,引領了高考作文命題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義。

半命題作文就是指命題者只提供一個不完整的作文題,由考生將題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補充完整後再進行寫作的一種作文形式。半命題作文題目只出現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這種題型的特點是:考生立意、選材有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範圍內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權,與全命題作文相比,有利於考生髮揮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較靈活自由地進行寫作;與話題作文相比,適當加以限制,既可使評分更準確,也可避免考生千題一文的套文現象。半命題從本質特點上講,只是劃定了一個寫作範圍,而把選材、立意的自由留給了學生。其結構形式有如下幾種:1.補前半題:如《我的夢想》;2.補後半題:如《告別》;3.補中間部分:如《給的一封信》;4.補首尾部分:如《,別再讓我》。另外,還有補正標題的或補副標題的。

寫好半命題作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讀懂題目,對題目做適當分解。一般來說,一道作文題可分解為“標題”、“材料”和“注意”三部分。當然,並不是每道作文題都有這三個部分。作文要符合題意,就必須對試題的各個部分組成進行準確、細緻、全面的審查。只有這樣,在行文時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則就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長》,作文題給出了填充處可供選擇的四個詞語(幸福、快樂、競爭、挫折),而且規定填充處只能從中選出一個,不能超越這個範圍,有的考生沒有注意這個要求,選擇了其他詞語,就會輕易地丟掉不少分數。

三、要補好文題。弄清了題意之後,就要考慮補充文題了。補充文題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整體揣摩出命題者的意圖,以便正確定向下筆。補充文題就是將半命題作文變為命題作文。補寫文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易於寫作。我們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填上自己認為較容易寫的內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親......)的對話”,你覺得所供選擇的詞語中哪個寫,你就補上哪個,若覺得這幾個都不怎么好寫,你還可以另選詞語。總之,應在題目要求的範圍內,選擇自己認為好寫和有東西可寫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2.考慮體裁。在補充題目時要考慮你所寫文章的體裁。一般考場作文對文體都沒有要求,所以應根據自己的特長考慮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說明文,或是議論文;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或是闡述某個道理。如“珍惜所擁有的”,文題對記敘、議論或書信、日記幾種文體都適合,但是,你只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抓住一種文體,補題時應扣住文章體裁和寫作對象。上文若寫記敘文,則可補上母愛、親情、友誼等;若寫議論文,則可補上青春、生命、智慧等。當然,題目要求中如果有文體限制,就必須按文體特點來補題。如果是“文體不限”的,就要結合自己的寫作特長將題目補全,一旦你選擇了某種文體,就必然要接受該文體的制約。

3.符合語法邏輯。即補充部分與給出部分在語法上要搭配得當,不能有語法錯誤,並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題新也好,深也好,都有個“度”,過度則不真,甚至有悖情理,違反邏輯。例如:《我明白了》,此題要補充的應該是一個什麼道理,或者某人所說的話的意思,如“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語法的,但如果補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語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諸如“哭”、“淘氣”、“唱歌”、“做夢”之類,必然令人皺眉,因為這些選項都是難以界定“第一”的,填進題中,勢必陷入偽科學的泥沼。

4.內容健康。半命題作文給我們以自由選擇材料的餘地,但同時也放寬了題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給半命題作文帶來了一些負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橫線上填了“打麻將”、“抽菸”、“喝酒”等詞語,讓人瞠目結舌,甚為困惑。因此,寫作時不能憑一時的感情衝動,或是標新立異,填寫上一些消極、不健康的內容,而應填寫積極向上,反映青少年時代風貌的健康內容。

5.避免雷同。由於半命題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見的毛病便是補題雷同。尤其是傳統題材,補題雷同的現象在半命題作文中更是突出,寫的作文“撞題幾率”也相當高。比如,半命題作文《難忘的》,極易雷同的補題是《難忘的一天》、《難忘的一件事》等,由於平時習作中多出現類似的命題,相當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難忘的”;寫《當我面對的時候》這一半命題作文時,題目擬為《當我面對挫折的時候》、《當我面對成功的時候》的作文便會成批出現,要“面對”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試想,思維閉塞,缺乏創新,都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去補題,怎能不出現補題雷同的現象呢?

6.不能過大。像《走近》這樣的題目,學生經常會把題目擬得過大,難以寫出情真意切的佳作來。如果把題目補為《走近科學》、《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對於這樣大的題目,文章容易寫得空泛、籠統,難以寫出真情實感。所以,在補題的時候儘量把題目具體化,貼近自己的生活實際。例如補為《走近姚明》、《走近大觀園》、《走近諸葛亮》等,這就具體得多,就能用真實的生活細節來寫活偉人、名著、科學等對自己的深刻影響,生動形象地展現自己的體驗與觀感。

四、要選好材料。補好了文題,也就成了命題作文了,那我們就要按照命題作文的要求,對已經補好的文題進行審題,審人稱、審體裁、審題眼、定選材範圍。要將選擇的材料進行認真的篩選,選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當的表現手法和生動的語言來表達文章的主題。

五、要有好的開頭,扣題的結尾。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開頭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讀者往下讀,分數也會有所提高。半命題作文如果沒有結尾會讓讀者感覺文章沒寫完,所以結尾也是作文的關鍵。開頭和結尾可用同一語句或同一風格(如排比句、帶哲理的議論等)來寫。

六、要有個性、亮點。有個性、亮點,才是有創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標題追求“眉清目秀”,注意色彩的點染,動態詞語、修辭手法的運用;情節追求“一波三折”,採用誤會、陡轉、巧合設定波瀾;語言追求“文采動人”,錘鍊詞語,變換句式,採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