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材料作文題目及範文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各省市中、高考語文寫作部分越來越注重材料作文的寫作。材料作文有哪些題目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20xx年材料作文的題目和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xx材料作文題目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20XX年“星光大道”總決賽最後一場出現戲劇性的一幕:“山楂妹”因為要滿足自己的助演要和大型樂隊合演的願望,放棄自己的比賽資格,可知正因這种放棄感動樂隊的指揮,樂隊指揮又給“山楂妹”1分鐘的演唱時間,作為最高的回報;在打分晉級中又出現爭議,李谷一、閆肅主張按規則取消“山楂妹”資格,而趙本山、梁宏達的觀點是他們不是專業的選手,規則可以靈活掌握,“星光大道”本身就是百姓的舞台,應該聽從觀眾的意見。最後畢福劍把決定權交給現場的評審和觀眾,結果“山楂妹”順利晉級。

讀了這則材料,你有什麼感受?聯繫自己的認識和經歷,寫一篇不少於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擬標題,自定文體;②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義;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範文】

遺人玫瑰,手有餘香

有人說,談善容易行善難,我不贊同。善是生活中的一種美好形態,不分大小,也不分時間與空間,更不分對象,我們隨手就可以為之。善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是我們容易忽視,我們要學會時刻在生活中行善。俗話說“善有善報”,有善就會有回報,但我們行善不是為了刻意追求回報,而是為了人生中的那一份豁達,那一份快樂。

勿以善小而不為,事無巨細,再小它也是個事兒,凡存在就有理由,就如一顆小滴水卻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我們身邊那些點點滴滴的小事,都可以成就一個又一個的善舉,而這些小小的善舉,不僅可以幫助他人,也快樂了自己。小事雖很平凡,但小事上體現出來的善心卻是偉大的,像網路上的微博傳遞愛心,只需點擊滑鼠,盡微薄之力就可以傳達出一份愛心,就有可能幫到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那樣我們就會感到喜悅,這是一種內心的升華。這就有如遺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遺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瀰漫、覆蓋,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這樣。

生活中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事,因為人們總是喜歡索取。如果只想著收穫,那便會失去很多快樂,無論在任何事情上,我們應該多一點無畏的付出,要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無論回報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就像“山楂妹”的故事,“山楂妹”因為要滿足自己的助演要和大型樂隊合演的願望,放棄自己的比賽資格,可知正因這種善意的舉動不僅感動了樂隊的指揮,樂隊指揮又給“山楂妹”1分鐘的演唱時間,作為最高的回報,而且感動了評審和觀眾,結果“山楂妹”順利晉級。“山楂妹”不僅得到了助人的快樂,還意外地收穫了晉級,有形與無形的回報都隨之而來,這些都不是刻意為之的。

還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有一個盲人住在一棟樓里。每天晚上他都會到樓下花園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論是上樓還是下樓,他雖然只能順著牆摸索,卻一定要按亮樓道里的燈。一天,一個鄰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你的眼睛看不見,為何還要開燈呢?”。盲人回答道:“開燈能給別人上下樓帶來方便,也會給我帶來方便。”鄰居疑惑地問道:“開燈能給你帶來什麼方便呢?”。盲人答道:“開燈後,上下樓的人都會看見東西,就不會把我撞倒了,這不就給我方便了嗎。”鄰居這才恍然大悟。開燈這件小事,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方便了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個人高尚純潔的心靈,小小的善舉,舉手之勞,並不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卻能換來很多美好。學會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為自己做點事,美好的生活是在大家的點點滴滴中創造的,是會在持之以恆中得到延伸的。遺人玫瑰,手有餘香,當世界充滿愛時,那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會得到幸福的分享。

20xx材料作文題目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0歲的英國女孩蒂利和父母一起在泰國普吉島度假。一天在海邊,蒂利發現海天交匯處突然湧起白色的巨浪。她一下聯想到地理課本上關於巨浪的知識——就在聖誕節前,她還在思考老師布置的關於巨浪的討論題目。海嘯!意識到災難即將降臨的她,立即說服了父母,並和父母一起動員海灘上的遊客撤離。當百餘名遊客剛剛抵達高地時,海嘯便無情地吞沒了這片海灘。在其他海灘的遊客,災難降臨時未得到及時預報,來不及撤離,很多人被捲入大海,葬身魚腹。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必須寫議論文。(2)不少於700字。(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範文】

學以致用,走向成功

只聽說大山的巍峨高聳,不親自攀登,哪能領略到“一覽眾山小“的壯闊;只聽說大海的浩瀚,不親自觀賞,哪能欣賞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只聽說沙漠的一望無垠,不親自探索,哪能體悟到黃沙熱舞的壯美。人亦如此,學習知識更套用於實踐,學以致用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徑。

劉向曾說:“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實踐是成功的催化劑,學以致用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人不斷完善自我,更新自我。

聚光燈下,雙臂柔若無骨,身體軟如雲,邰麗華帶領自己的舞蹈團在舞台上舞動,舞姿輕盈輕巧,她們的舞蹈好似一輪驟然從山裡跳出的太陽將陽光灑滿人們心底。這都是藝術總監邰麗華實踐出來的。在台下,她博覽群書,不斷深入了解,思考,並親自實踐這些舞蹈動作。當她發現不足時,又重投書的懷抱,就這樣學以致用,不僅如此,她時常會把自己所了解的與舞友交流,在知識上加上獨特的舞蹈動作,不斷推陳出新,因而在冬奧會後又在春晚上一鳴驚人!她知識與實踐結合處的舞蹈讓這些受傷的,這朵朵殘缺的花,獻出綠蔭,綻放芬芳!由此可見人如果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就能超越書本,升華知識,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那么實踐了就一定會成功嗎?回答當然,是:不是。但在掌握知識用於實踐卻能讓理想變成現實,空想變成價值,才有夢想成真的可能。

懸崖峭壁,雜草叢生,奇花異草亦長於此。忽見一個身影正艱難跋涉,是李時珍為了研究各種草藥。廣泛獵取書籍,大量閱讀,不過他明白不僅應讀萬卷書,更應行萬里路,學以致用,十幾年的考察實踐,讓他編寫出《本草綱目》實現畢生理想;布穀催播,勞燕護耕,黃阡紫陌之上,一個老人騎著機車風塵僕僕從田壟上飛馳,他——袁隆平,家中書滿屋,經常與相關學者交流,但他也從不放棄親自下農田考察,學以致用,他用占世界7%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他實現夢想,是當代神農,為全人類帶來福音;陽光下的水立方呈現11種形狀,夢幻般的藍色在陽光反射下如晶瑩的水滴,矯健的身姿,飛魚般的速度,菲爾普斯以八金奇蹟,讓水立方顯得更加燦爛輝煌,在平時他每天讀完相關書籍後便會游泳,學以致用,讓他擁有高等級的技術;他們都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獲得夢寐以求的成功,其實只要學以致用,每個人成功機率不就一樣嗎?

當然,人類的實踐也是一個國家社會的進步,國家發展的關鍵。

在西方國家,十分注重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從小培養他們時間,而中國孩子則是基礎教育重要,致使嘴上功夫厲害,只會紙上談兵的中國孩子不計其數,這也使中國近50年竟未出一個諾貝爾獎,而西方國家平均幾年就有一個的根本原因吧!

作為青少年,我們奔走於“兩點一線”的同時更應牢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讓我們學以致用,用有限的知識創造出無盡的財富。

20xx材料作文題目三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說:一味地懷疑,你的世界將變成灰色。

有人說: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對以上兩種說法,你有什麼感受?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觀點明確,以議論為主。③不少於700字。

【範文】

信任與懷疑的辯證法

作為一個生於中國,長於中國,最後也將死於中國的普通人,自然希望自己生活於其中的是一個美好的社會,也希望自己的思想與行動能夠使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在此意義上,我願意選擇相信;然而,如蘇格拉底所言,“沒有經過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作為一個思想者,無論身處什麼時代,我更願意選擇懷疑,在當下的中國尤其如此。

懷疑一切固然很累,但相信一切則很可怕。信任是一種降低人際複雜性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成本的社會機制,固然是可欲的,但無數的歷史事實卻已經證明了——盲目地信任帶來的往往是巨大的社會災難。年輕人的活力固然值得羨慕,然而,最怕看到青年因盲信而產生的狂熱——這在某種社會語境裡雖然可以是一種建設性的力量,但在更多情況下,卻是一種巨大的破壞性力量,尤其在咱中國,後者的可能性往往更大。

懷疑意味著“重估一切價值”,是人類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一種方式,也是人類精神生命和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力量之源。有懷疑,方有追問和探索;有不懈的追問和探索,方有創造、有徹悟、有人類文明的進步。相信和懷疑都是一種精神的力量,而當代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缺少的則恰恰是這兩種力量,以至於既不能有效地相信,也做不到合理地懷疑——他們所有的往往只不過是盲信或拒絕相信一切罷了。

信任危機並非理性地懷疑的產物——恰恰相反,它是盲信的親生子女。盲信者在最終發現自己原來一直生活在欺騙之中,往往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即不相信一切。懷疑者則不然,他質疑、他追問、他探究,經過省察和考證,他有選擇地相信所遭遇到的一切——正是這種懷疑、追問和探究的行動,增加了大大小小的騙子手的犯罪成本,有效地抑制了各種形式的欺騙行為,最終產生的社會效果恰恰是各種值得信任的人和事的增多,而不是普遍瀰漫的社會信任危機。

如梁任公所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總之,作為中國社會的希望所在,廣大青少年公民要有選擇地相信,更要理性地懷疑——唯有如此,才是救治當下籠罩著中國的信任危機,建設和重建可欲的道德契約與人際和諧之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