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獨特個性——“創新作文”教學之我見

張揚獨特個性——“創新作文”教學之我見

[提要]  觀察思維能力的培養活躍思維,激發興趣;體驗生活,感悟人生,生活是作文源頭活水;真情表達,張揚個性,讓學生作心靈的主人。

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很值得關注,有記者問“童話大王”鄭淵潔:“您如何看待當今的作文教學?”鄭回答:“挺摧殘孩子們的。”是的,我們的作文教學大多一味迎合考評的基本標準,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寫作。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多灌輸,少感染,多說教,少陶冶,結果學生的作文思維狹窄、題材雷同、語言無味,千人一腔,缺失了個性與真情。單一的作文教學偏離了學生作為作文主體 的正軌,這樣使得我國 知識經濟初露端倪的時代要求與束縛了生命靈性的作文教學之間形成了巨大 的落差。時代呼喚作文教學的創新!

(m.diyifanwen.com整理)

由北大、清華、復旦等七所著名高校聯合著名文學刊物《萌芽》雜誌社,發起 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已舉行了三屆,他們擯棄了那種酸文假情的應試作文,呼喚真情 的回歸,鼓勵靈性的飛揚,大賽佳作紛出,倍受關注。那么,這種打破傳統作文模式,提倡自由自在地抒寫、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作文能不能讓更多學生來學習,能不能從理論上 、模式上建構一個框架,讓中學作文教學能有更好的氛圍,使學生的心靈舒暢,個性得到解放呢?於是我結合平時對作文教學 的觀察、思考與實踐,對“創新作文”教學作了一些探索。

我認為“創新 作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辯力、觀察力、創造力,讓學生寫作不受約束,勇於創新,寫出真實的生活,寫出由衷的心聲,寫出充滿亮 色的個性。

一、觀察、思維能力的培養活躍了思維,激發了興趣

基礎教育作文教學改革在翻新花樣上做足 了文章,但創新精神 嚴重闕失是不爭的事實。重“結果”不重“過程”,難以收到實效。觀察、思維能力的培養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 而有新的發現,有所創造。我的一些做法是:

1、想像作文:通過教學情景的層層設定,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如播放多媒體音樂課件,請學生談自己聽樂曲所想到的;出示一句詩,請學生想像畫面、場景;設計想像擂台賽,如根據“雨天、網咖、羽毛”幾個詞語進行想像作文等。

2、活動作文:讓學生學會觀察。如片斷訓練:用150左右字描寫同桌的肖像(可以寫出其習慣表情),15分鐘後上交,由老師選讀,請大家猜猜寫的誰。學生興致高漲,邊寫邊觀察,非常認真。學生們為別人能從習作中猜出同桌而欣喜不已。

3、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問題。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不同立足點去觀察,去思考,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認識,就可能發現他人尚未發現的新特徵、新性質等。比如《樹》:從“環境”引發其挺拔、不怕困難,從“吸收”與“奉獻”引發其巨大貢獻,從“根深葉茂”引發基礎與成材的關係。

4、逆向思維,反彈琵琶。逆向思維訓練可以讓學生擺脫思維的僵化、刻板和呆滯,突破思維定勢的羈絆。為了激活創新思維,可以啟發學生對已成定論的觀點、成語、說法等生疑質疑,構思時站在對立面去思考,鼓勵提出與傳統迥然不同的看法。比如,“濫竽充數”有的學生批評齊宣王的“在其位不謀其政”,“主張吃大鍋飯”。又如“班門弄斧”可逆向思維“弄斧到班門,下棋找高手”,不怕出醜,向行家學習,少走彎路,這是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要注意 的是,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出“心靈上實際體會到的一個或幾個強烈的印象”(陀斯妥耶夫斯基語)。 

二、體驗生活,感悟人生,讓生活成為作文源頭活水

常見這樣的現象:命題作文寫得丟三落四、空洞無物的學生,在練筆、日記中卻可以傾訴得委婉、細膩,誠摯動人。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的作文命題是不是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希望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生活,能夠設身處地地想像學生內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後選寫學生能夠作的題目給學生作。如果這樣,教師出題目就等於喚起學生作文的動機。”那么怎樣讓學生體驗生那活,感悟人生而喚醒其沉睡的心靈呢?

1、 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為寫作增添素材。

生活的絢麗多彩,來自於它的複雜組合與瞬息萬變,抓住這些,是學會感悟的基礎,而抓住的前提是認真細緻的觀察。觀察是“審視”,也需要投入,誠心的積極認真的投入,這種投入不僅是形式上的參與,更是心理距離的縮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語言行為的協調。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儘量地引導學生去領會、思考,無論對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儘可能感受出一種品格、一種情趣、一種哲理、一種時代精神。比如,有感於韓日世界盃上屆冠軍法國隊的表現,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前鋒·中場·後衛》的作文,論證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缺失了合作精神,擁有歐洲三大聯賽最佳射手的法國隊在世界盃上顆粒無收,讓行家大跌眼鏡。

2、深入思考,感悟生活,讓作文升格。

思考就是感悟,感悟包含了體驗、咀嚼、頓悟。深 入思考,才能不斷問為什麼,從而讓小事情表現大 主題,小人物也可以表現得很豐滿,小角度可以展現全局,小細節可以盡顯本質,也就是說洞察生活中潛在或顯現的思想意義,從 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義,悟出閃光點,悟出事物 的內在價值。比如:從“台上是對手,台下是朋友”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盞明燈。”又如,以“平常的一天”為話題寫作,有位學生正有感於初三生活的枯燥,母親的絮叨,卻因母親買回的一盆水仙花在書桌上吐香而發現:生活本身是多么朴 素,又是多么的絢麗多彩。

3、走出課堂,調查研究,“覓食”於豐富的社會生活

通過深入社會調查研究,學生獲得親身體驗,積累豐富的表象材料,為日後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時可以獲得寫作靈感,觸發寫作動機,提高感悟社會生活 的能力。比如:開展調查本地愛國主義故事傳說,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提高了對社會的認識與了解。還比如走訪石雕藝人,讓學生了解青田石雕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增強了學生的認識能力與愛鄉情感。走出課堂,最要緊的是培養學生捕捉生活中材料 的自覺性和善於捕捉的能力,當然需要老師多引導學生鍛鍊認識生活的能力,認識它的意義,理解它的實質,感受它 的價值,掌握它的特點,因為 只有真誠擁抱生活,才能抒發心靈深處的

真情。誠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論詩:“詩者:根情,言苗,華聲,實義。”寫作亦是如此。

4、讀寫結合,激發靈性,利於創新

(m.diyifanwen.com整理)

閱讀所得是寫作資源的另一重要來源。葉聖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可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曾玉芹說:“閱讀是 因文得義 的心理過程,是以文會友的交往過程,是書面文化的消化過程,是人類素質的生產過程。”所以閱讀也是一種體驗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讀理化書,不僅利於增進科學知識,而且利於培養科學思想;讀史地書既擴展了人文知識,也豐富了人文思想;讀音樂、美術書可以提高欣賞水平;報刊、名著更可以陶冶性靈,增厚文化底蘊。而我們的中學生最大的缺陷可能就是題做得太多,書讀得太少。正如語文特級教師、教育專家於漪所說:“漢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它有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和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徵。沒有人文,就沒有語言這個工具;捨棄人文,就無法掌握語言這個工具。”我的一些做法是:

(1)摘抄重要、精彩部分,有助於欣賞水平、思辯能力的提高。

(2)指導學生剪錄。有關報紙資料的積累,有助於積累材料。

(3)指導學生寫、評、答,啟發文思,鍛鍊寫作。

(4)把握作家思存生活的方式、角度,提高綜合素質。

5、“關注自我”與“關注外部世界”同步,提升學生人生境界

“新概念”作文重內在質量,輕外在模式,這是作文的一大進步!這樣學生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苦悶,傳達自己的渴望,可以馳騁想像,思接千載,情通萬里。

(1)只“關注自我”易落入個人狹小的圈子,忘了關注外部世界,有真情實感,少了真知灼見。因為關注自我,可能是單純的自我表白,涉及的情感又多是生活的膚之痛引起的苦悶、壓抑、反叛等,“自我”的圈子極小,表達喜空靈,不求實際,這就淪為自我撫慰,就只能是“小我”的自視、自足、自憐、渴望、憂慮、欣賞、熱愛、追求等情感,避開了與社會內容的碰撞,沒有思維內質,顯得蒼白無力。

(2)不要以“小我”而冷落了“大我”,注入些理性,充實精神。

當前我們強調個性,張揚個性魅力,會不會因“小我”而忘了“大我”?所以,“ 創新作文”要特別注意注入理性,充實精神。如果能將單純的自我表白提升到對平凡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留意感悟,提升到對社會現象、媒體熱點、新聞事件的議論品評,提升到對紛繁多彩的自然現象的深沉關注,這樣的“關注自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作文”,才有真正意義可言。比如《假如我只有三天可活》、《假如世界到了末日》都會引起學生內心的劇烈的震盪!把自己的生活與社會緊緊聯繫起來,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精神境界又高了一層!

三、真情表達,張揚個性,讓學生作心靈的主人

好的文章是心靈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顆心靈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世界,所以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文章是心靈的放飛。“新概念”作文就是要讓學生真情表達,張揚個性,作自己的主人。我的一些做法是:

1、運用特色語言,真情表達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高爾基語),作文也如此,“言之無物,行而不遠”(孔子語)。獨具特色的語言要求在準確、簡潔、流暢、鮮明、生動、形象的前提下提煉個性化的語言,形成個人獨特的語言風格。

(1)生動形象,富有立體感。如有位學生寫自己一天天長大“歲月的光線拉長了我的身影”,通過這一句話,我們仿佛看見:夕陽下,一少年迎風而立,身後留下一個長長的影子。

(2)凝練含蓄,意義豐富。如有位學生寫《我所居住的班級》“那兒是我的家。只有在真真正正的家裡我才會感到溫暖。那兒有充足的陽光,可以照到每個人的心裡,那陽光可以讓人永遠的值得懷念和回憶。”廖廖幾句就寫出了對班級的深深依念,意蘊雋美,讓人玩味。

(3)多用修辭,富有變化。如:比喻、排比、擬人、反問等。可以仿寫課文。如學了趙麗宏的《炊煙》“也許不會有什麼比它(炊煙)更親切了。那是一種動人的招手,是一種充滿魅力的微笑,是一個似曾相識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揮動一方柔情的白手絹······”這一個比喻兼排比句,把對炊煙的抽象感覺,具體形象化了。我們可以讓學生仿寫,有的學生寫到“這幾天很想家,那一種感覺是昭君出塞時的一步一回頭,是雛鳥對歸巢的渴望,是余光中《鄉愁》中的一枚郵票。” 

2、獨樹一幟,張揚個性

葉聖陶強調:“作文貴有新意”。千人一面、毫無個性的作文,誰欣賞?只有充滿個性魅力的作文,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1)讓學生說其想說,寫其想寫。中學時代的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對傳統觀念和社會矛盾最為敏感,他們對社會、人生、生活的思考有可能是偏激的,但正是這種活躍的思維,卻常常使創新的火花四濺。所以要放手讓學生寫“放膽作文”,寫出真情實感,寫出鮮活思想,寫出個性色彩。比如我鼓勵學生自由作文,有人便寫了《黃鼠狼給雞拜年》,說老師滿臉微笑,還以為本學期無作文之束縛,不料,微笑的陷阱是要我們更好的寫作······

(2)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作文環境。葉聖陶先生說得很形象:“愛教育的人的確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發育成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條件,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所以我們要還學生以自主選擇讀寫的自由,充分尊重其個性,這樣學生才能寫出熠熠生輝,意蘊雋永的作文。學生作文可以不受題材、體裁限制。記敘類,議論類,抒情類,散文,小小說,雜感,日記體,自傳體,書信體,等等,可自由揮灑青春與激情,如:《一隻被咬過的蘋果》、《假如穿越時空隧道》、《假如我是你》等題目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寬鬆的天地,使他們獲得寫作自由之後,才華如大山而爆發。

(3)選材“筆下見時代,墨中盡風采”。 選用新鮮獨特的材料,選用一般人熟視忽視的材料。如,寫自己心靈與生活:a、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歡樂,抑制不住的興奮,熱淚盈眶的感動,揮之不去的惆悵,······ b、自己的思想:別具慧眼的見解,刨根問底的質疑,社會現實的憂慮,人生道路的迷惑,······c、自己的校園:風采炯異的老師,性格鮮明的同學,休戚與共的小組,色彩繽紛的班級,····甚至一絲飛揚的思緒,一聲由衷的讚嘆,一句溫馨的祝福,一次有趣的對話,一場激烈的爭論,一分純真的友情,都可以成為學生筆下的一道道獨具魅力的心靈風景和一幅幅別有情趣的生活畫面。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喬奇說:“發明 和發現存在於:在看到人人都看到的東西的同時,想到從沒人想到過的東西之中。”作文亦是如此,即使是舊材料或同一材料,只要角度不同,巧取角度,或發現別人未察覺的、不易察覺的新穎的、獨到的、有價值的東西,同樣能寫出新意,寫出生命個體的獨特的感受。比如有位學生寫了一篇《我是差生》的作文,大膽而細緻地刻畫了作為差生的心理及所受遭遇,感受獨特而新穎,後來在市里獲了獎。

3、讓心靈飛揚

傳統作文訓練環境壓抑、沉悶,極大地防礙了學生的寫作情緒,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張揚個性,作心靈的飛翔。 

中學生敏感天真、活潑又富於幽默感,平時嘰嘰喳喳、嘻嘻哈哈話很多,可是一寫作文,就象變了一個人,究其原因是我們用太多的條條框框約束了他們的心靈,忽視了學生個體生命對生活的刻骨銘心的體驗和感悟,使他們不能讓獨特的言語才情訴諸筆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心靈運行的軌跡。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個體生命以自己的思維觸角對外界予以深切關注與體驗,使學生流瀉出的文字飽含心靈深處奔涌而來的生命情思,真實體現個體生命之間形形色色的獨特的氣息與韻味。如本學期在我大力倡導自由寫作、凸現個性,學生積極性極高。如《我似男生》寫到:我是爽快的人,一碰見婆婆媽媽的人就拚命逃——煩!······近段時間,我們女生認為中考體育選籃球易得分,於是我們班女籃球手最多,也鬧的最凶。我家沒有籃球,於是我一口氣借了三個。家裡人都好奇地問我:“你還打籃球?”可我只是埋怨自己不是男生的口氣說:“中考需要。”······我專門找了個“小師父”我這才知道什麼是“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的滋味了。打藍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一運球,球就東逃西撞,前傾後跳,我的形象便成了“陀螺”,球哪兒跑,我哪兒轉。此文讓一個不服輸的,活潑青春的初三女生躍然紙上!又一位學生的《痘痘大挑戰》寫道:哼!我一定會戰勝你們這些可惡的痘痘的,等著瞧吧!······人算不如天算,當挑戰進行到第二階段,痘痘未投降,我的胃就投降了。······我打了幾瓶點滴才治好了胃,而痘痘呢,還依然在我的臉上長著。······我懂得了一句話“別跟自己的痘痘過不去”······。字裡行間凸現出來的青春氣息、生命感悟是獨特的,可以說是心靈的自然流瀉與飛揚。

四、“新概念”作文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m.diyifanwen.com整理)

1、教師自己要善於學習,更新教學理念,不能在教改風起雲湧時無動於衷“任爾東南西北風”,甚至板著面孔給教改澆冷水。

2、“新概念”的“新”要有正確的觀念指導,即維繫著寫作主體的正義感和良知感,體現著個體生命的鮮活靈動性。決不能譁眾取寵,聳人聽聞,脫離生活實際,否則,“新概念”作文教學會走上誤人子弟的歧路。

3、要保護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學生的看法、認識不可能都正確都成熟,有些不足、缺點,乃至錯誤,決不能全盤否定,而要熱忱幫助,保護其積極性。

總之,新的時代,中學作文教學也應有新的面貌,讓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文主體性,放手學生自由地、大膽的去寫他們想寫的、愛寫的一切,去盡情展現帶有他們生命痕跡的心靈和風采。“ 創新 作文”教學,正是凸現了生命的人文主體性,我想,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的作文教學會成為個體生命思維深化、情感升華、個性發展的心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