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創新的終極目標800字

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類進步的雙翼或雙輪,哪一翼太弱都無法順利起飛,哪一輪太小則不能平穩行駛,沒有人文關照的科學創造是盲目和莽撞,沒有科學精神融入的人文文化是蹩足和虛浮的。探尋科學智慧與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徑,走出思想與理念的迷失與誤區,是人類當今面臨的重大課題,我認為科學創新應以人類長遠利益、根本福祉和終極價值為出發點來造福人類。

就像材料中德國小鎮中的一位伯爵把人文情懷與科學創新有機融合為一體,達到造福人類的終極目標。

在科學史上, 以人類長遠利益、根本福祉為終極目標,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科學家不勝枚舉。布魯諾為宣傳“日心說”,笑對火刑;伽利略為支持“地動說”甘受囚禁;居里夫人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數噸瀝青鈾礦中提煉出0.1克鐳元素;阿基米德為演算一道數學命題,在被羅馬士兵刺死前仍沉著地對劊子手說,讓我把這道數學題算完;陳景潤在不足6平方米的昏暗鬥室,求證哥德巴赫猜想1+2;彭加木告別繁華的上海,15次進疆科考,魂斷羅布泊;“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郭永懷在飛機失事的剎那間,用生命保護了實驗數據…

他們的學養與品格決定科學創造的成功與失敗,居里夫人曾說,“對於一件忘我事業的進展,無暇顧及個人利益。這樣的理想主義者當然不會成為富人,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想要財富。”居里夫人的這種境界,對當今那些以追求物質利益為人生最高目標的人來說,恐怕是永遠無法理解。

李醒民曾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講演中,告誡未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如果你們想使一生的工作對人類有益,那么只了解套用科學本身還是不夠的。關心人本身必須始終成為一切科學創新的目標,來造福於人類。

愛因斯坦一再強調,沒有良心的科學是人類的毀滅;沒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是道德淪喪與人類的悲哀。所以,我們應呼籲科學創新要有良知和責任感,科學創新要始終以造福人類為終極目標。

科學創新最大的災難是為人類創造大規模毀滅性的武器,這實在是難以忍受的令人心碎的悲劇。就像二戰期間德國納粹曾殺害數以萬計的精神病患者,收集受害者的腦組織來進行所謂的“科學實驗”。就像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核子彈造成毀滅性的人類大災難。

美國至今也不接受歷史教訓,他們的科學創新不以造福人類為出發點,而是以獨霸世界為根本目標,出售大量殺傷性武器,干涉別國內政,來分裂他國,使多國人民處在無休止的戰亂中,飽受戰亂的痛苦,這樣的科學創新、科學實驗到底為了什麼。科學創新連人性都不講,那么科學準則將無從談起,人文精神的缺失 ,使科學價值也喪失殆盡。

所以,科學的人文精神使科學充滿生機,科學創新的不竭動力是化科學智慧為人間大愛。人文情懷使科學家全方位演繹創造智慧。人文情懷使科學家對人類活動充滿感情。人文情懷使科學家努力探究科學發現對人類的意義,以新的視角觀察未來,並為人類活動提出中肯的建議。

今天讓我們呼喚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有機融合,來關愛我們美麗而極其脆弱的星球,杜絕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讓世界永葆青春,造福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