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創新實踐

創新實踐,兩詞並未有什麼關聯,可又想,“創新”是“想”的意思,“實踐”是“做”的意思,兩者一結合,不就是我們說的“有想像,有作為”嗎?

不過,殊不知各位是否有做到過,可我知道,我有做到,但是,一路並非“一帆風順”,反倒是“問題不斷”。

剛一開始我們打算做投石機,覺得挺好耍,不免有那么些小興奮,日日都盼望著“什麼時候做呀?”終於,得到同意,可以投入到“戰場”上去了,可是,幾個“將軍”倒把我給難住了。

苦做底基

捆條,呵呵這么小兒科的東西怎么會難得到我,不過,可曾想到它卻這么難解決。

我們要做一個投石機,就必須要做一個6根木棍組成的三角架,把它組裝起來倒為容易,沒用多長的時間便組裝成功了,本以為就此完工,可我才發現,木棒的交差並不穩定可以任意抽出,不管繩子有多緊,都有不了多長時間便會送掉,為了解決這個燒腦的問題,我簡直想盡了辦法。比如:線上上抹膠水;多給木棒捆幾圈線……可都以失敗告終。幾天后,不知怎么,我一下子想到多重三角,讓大三角上再加一個小三角,讓它們互相固定對方,並且大中有小,小外有大,有點像古代大門一樣,有美麗的幾何圖案,不但美觀並且好用。所以我又按照比例大小,為3比1,選了幾根短的,用繩子給捆上去,硬是讓幾根棒子給我站住了自己的“位置”上所以一個幾何堅固的底基完成了。(原創 )

改做投射桿

為了圖方便,我讓一個同學幫我做個投射桿,可是,當他把成品給我時,我才發現,這投射桿好看是好看,但中看不中用啊!——那放置台是由六根小棒拼成的,六根小棒參差不齊,並一點也不穩定,東西一放在上面便傾斜了,不過,做都做好了如果再拆了這不沒事找事嗎?無奈,只好在它的基礎上加以修改。

其實這東西最大的問題便是該如何令放置台穩定,而它卻又是由6個短木棒所拼湊而成,而它們連在一起卻只是依靠兩邊簡單的木排捆法,其餘的並有何加固措施。

經過觀察,我發現了問題的根源後進行加固—

因為無法改變投射桿的外型,所以只好把它加以改進:1在6根小棒的放置台下加上兩根豎著的木棒,再將它與放置台緊緊相連,放置台才停止了鬆動。

2:投射桿是由一根長木棒所組成的,顯得有些經不住拉力,我害怕在強大的拉力下他會斷裂,所以為了防止它會發生的所有萬一,所以,我又給他加了根棒子。讓它變得更加穩定,不易折斷。

合二為一

底基和支架做好了,現在只需要將兩者加以結合了,可結合的辦法,我卻還未想到。

因為底基是由三角形構成的,而放置投射桿的地方卻是一個3根棒子的交點並交叉出去的一個樣子,我在想,可否將投射桿的兩根棒子給拉開一點,將它夾在交叉出去最長的那根棒子上,再用繩子加以固定,這不就完了嗎?

於是,根據這一構想,我動起了手,可是我卻在希望:但願像我想的那樣順利吧!

剛一開始,還一帆風順,投射桿照我想的那樣架了上去,並且可以活動,也便於以後的投射,現在,大問題不用太多力氣便解決了,只剩下該怎樣將它固定在那個位置了。

將它固定起來挺容易,但卻又不那么容易。

將桿子放置好了,我要做的只是打結了。桿子與架子形成了一個十字叉,我將繩子繞十字叉一直繞了十幾圈,但也不是太緊,因為太緊了那么就無法活動,無法活動也就無法投射了。

為了確保它不出軌,我還在它的上方又捆了一大圈線,變成了一大團“阻礙“,這樣它就不會脫離出去。

加工實驗投射

一切完成,可成品效果我還不知道,所以,今朝便來看看我這嘔心瀝血才完成的東西。

在材料袋中,有備用的膠圈,這是我之前一直沒注意到的,現在,他們起了大作用。

我將倆膠圈用特殊的方法結合我了一個,再將它套在投射桿的末尾上並套在底基上,而投射桿前方也向後傾,最後,只要將投射物放在位置台上,並將放置台往後壓,而膠圈卻越拉越長,將放置台一放開,借著彈力,投射物飛了出去,同時,我的辛苦也飛了出去。

模型順利完成,在途中,我有遇到困難和嘲笑與艱辛,但是我卻一直向前,因為我相信,只要攀上最高的山峰,才能看見最美的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