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作文:學會創新

第一篇:學會創新

從一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學會創新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叫做《牛-羊=船長》,從題目便可明白,創新才會引人注目,才會發現成功。

它的內容講的是用這樣一道題“一隻船上有七十五頭牛,三十二隻羊,請問船長几歲”來考美國和中國的孩子,結果64%的美國孩子答四十三歲,因為“七十五(牛)減三十二(羊)等於(船長的年齡)四十三”。而中國孩子答此答案的更多。

習慣,讓思維給出你七十五頭牛會得出四十三歲船長的“笑話”。

另一個故事,也是類似的一道地理題:一位探險家向南、向東、向北依次連續走了一英里,回到了原點,看見一頭熊,問這頭熊是什麼顏色的?其實,答案就在其中,“回了原點”說明一定是在極點,北極無大陸,故此為南極點。那么,南極的熊必定是白色的了。

創新,讓思維從數字中尋找到一頭白色的熊。

“對思維而言,即使再好的思維方式,如果成了習慣,都是災難”。

是的,不同人的思維方式千差萬別,但是有一點是必定的,那就是——只有破除思維定勢才能有所創新,有所成就。

生活中的例子仍有許多,舉一個最通俗的來說,假如你是一個服裝設計師,如果總是設計同一“新穎”款式,那么也許最初銷量不錯,但到了最後,人們都穿膩了它,它便不再“新穎”,若時間久了,你便會被開除。

生活就如同服裝設計,如果你不能學會創新,那么社會就會將你“開除”,那么,“成功”這個領獎台,你只能眼睜睜地望著別人登上。

不要懷疑,並不是每一道題都有答案。如果偏要給出一個答案,那就是“創新”好了。

創新,可以給予你一切“財富”——不僅僅是物質。

讓我們學會創新,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

第二篇:學會創新

在上國小五年級的時候,老師叫我們讀《西遊記》,我似懂非懂的讀,現在我反覆讀到幾乎能背的程度,發現《西遊記》並不是十分完美。當然,優點是遠遠大於缺點的,首先,它的人物刻畫是很成功的,另外想像豐富,誇張也恰到好處,但是如果比起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卻略顯單調。

八十一難的每一難都似乎只是唐僧被擄走,妖怪大多數都是某個神仙的坐騎,最後都請神仙擺平救出唐僧。千篇一律,似乎沒有什麼新穎的局面形成,因為另外優點的突出遮蓋了這一瑕疵,但如果加一些新穎的構思或許也能為《西遊記》平添亮點。如:沙僧也可以當作妖怪的人質,比如妖怪中有善有惡,時而放上一個幫助他們的妖怪,諸如此類。如果當時的吳承思想到創新這一點的話,或許我們今天看到的《西遊記》將會是新的面貌。

但是他又是會創新的,創新出了孫悟空,唐僧等形象,這在四大名著中是很明顯的優點,不可否認,《西遊記》是有它獨特的魅力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要學會創新,學會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或許會有新的見解與收穫。

記得國小時有一篇《烏鴉喝水》文章,我現在還記憶猶新,它講的是小烏鴉記得前人在瓶子裡放石子可以喝水的教訓,也在井裡放石子,妄想也可以喝到水。當時也記不起究竟是怎么想到用吸管喝的這個辦法,在我寫完後交上去,並在講台上讀得津津有味那天,我才知道幾乎是同時,在報刊上的一篇《新編烏鴉喝水》和我的構思是驚人的吻合!

我儘管在一夜之間被冠以抄襲的罪名,但仍然在心頭時刻湧起莫名的欣喜,只因為有這樣一個創新,並且被報社認可,雖然那不是我的名字。但我在心裡相信我就是它的原創!第一次知道了創新這個詞的含義。

事隔多年,現在想起還是意味深長的,可能有很多人想到,只是有人搶先了而已。但是創新的思維卻是大家所共有的,用另一種思維,換另一種角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通常會有世界真奇妙的想法。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思維,你的思維方式與眾不同就是創新!

小時候做風車,沒有鐵絲,我們用牙籤代替,電視裡用雞蛋殼代替燭台等等,看著那個搖曳在風中的燭火,你會有很多詞語都不能形容的心情,因為燭火里有創新這種抽象的東西,而它卻和你的思想擦出小卻無比明亮的火花。

創新能讓你更了解事物,也讓事物更了解你。這是我讀《西遊記》後獲得的最大感受。

第三篇:學會創新

花兒,有了綠草的襯托,所以更美;天空,有了小鳥的徘徊,所以更廣。而我們共同的家——世界,有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所以才變得如此發達,如此美好。

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中,大膽創新,想出了讓六個工作面同時進行的妙計,為中華民族爭回一口氣。從前的中國是落後的,正是因為有鄧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號召全國人民改善舊生活,創新新生活,才有今天騰飛的中國。可想而知,創新對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是至關重要。

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我們的人生都應該學會創新。記得有一節數學課上,數學老師給全班同學出了一道關於單位“1”的量的難題。同學們看完題目後,就在練習本上畫了起來,嘴裡喃喃地口算著,仿佛非把它做出來不可。老師站在一旁等待著。一分鐘,兩分鐘……過了很久,終於有同學做出來了,紛紛舉起手,我也不例外。然而,我驚訝地發現我的同桌正苦惱地沉思著。我頓時感到疑惑不解:他平時總考滿分,怎么連我能做出的題他也不會做?我帶著問號瞧了瞧他的練習本,“咦!那不解出來了嗎?還想什麼?”我更加困惑了。“我在想有沒有別的簡便的方法,我要創新。”他平淡地回了我一句。老師開始評講了,講完後,說:“這道題只有一種解法。”“不,還有一種,老師!”同桌站起來講了一句,接著又介紹了他的方法,同學們和老師聽後,都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這便是創新。

創新吧,讓世界更加美好,生活變得更有情趣,社會變得更加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