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生修得到菊花

在萬紫千紅的花的世界,菊花是最謙卑,率真的一種

燕趙的秋天還未過去,西風肆虐,落葉紛飛,萬木都在蕭索中衰敗,而菊花卻在這時綻開一株株的花朵,向人們報告著冬之將至的訊息。她不管月季,玫瑰們嫉妒的流言,也不貪圖蜂兒,蝶兒們嗡嗡的追捧,孤傲豪邁地開在漫天落葉中,不畏蕭索,獨步晚秋。

悲涼的秋風不是不想吹滅它的火焰,漫天的落葉不是不想掩蓋她的嬌媚,而她卻在風霜

高潔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的落葉,似乎成了她玉潔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侶。

在南山腳下觀賞過菊花。走進菊花,你會感到詩意如潮水一樣漫上心頭。潤如薰衣草的紫菊,潔如瑞雪的白菊,碧光盈盈的綠菊,明艷燦燦的黃菊,構成了一個繽紛多彩的菊的世界。

纖細的花瓣似乎不受半點塵埃的浸染,宛若悄然飄落凡塵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月季,玫瑰和她們對照,越發顯出菊花的脫俗。之神花間,你會被隨之而來的清幽的芳馨環繞,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動”。菊花的香氣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樣肥碩襲人,它若有若無,清超幽雅,它是那么婉約和內斂。觀賞菊的枝幹,姿態極美,有的端莊挺拔,有的嬌小嫵媚,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豪放灑脫。

最喜歡看那株黃菊,粗壯錯節,勢如松柏,莖脈剛勁的頂端,綻放著那朵溫潤率直的黃菊,那種強烈的對比給你心靈的撞擊,無法用語言描述。仿佛眼前的菊花是從悠遠的歷史深處走來,她曾與晉代陶淵明相伴相伴守,在南山腳下的勞作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她曾和詞人李清照相交,是李清照筆下“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那首悲詞的範本,在李清照坎坷的命運里度過許多日日夜夜。他是被周敦頤識為“菊,花之隱逸者也”的那一株,她歷代有道的隱士仰慕欽佩,視為修養的典範,感嘆“幾生修得到菊花”的那一株。

謙卑率真的菊花從歷史深處走來,那冰肌玉骨的韻致,高標清雅的聖潔,端莊嫵媚的仙姿,傲岸堅貞的風骨,風霜高潔的修養,獨步晚秋的氣魄,鑄成了華夏民族的心魂,成為中華民族代代相襲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境,還是周敦頤說得好啊“菊,花之隱逸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