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書

窗外是久違的春天,明媚而和煦;案上是我喜歡的書,《詩經》《楚辭》《論語》《史記》……

春天和我和書,在一起,真好。於是,我再次想了關於書關於讀書的一些問題。進而追問那個雖則淺近但卻無法準確定義的問題——書是什麼,讀書是什麼。我想,即使與書真誠地相處了那么多的光陰,直到現在,我覺得我還是說不好書與讀書到底是什麼,只是覺得她很美,讀她很美。

1857年的某一天,一位叫福樓拜的法國作家說了這樣一句話:“讀書是為了活著”。這話平實得像個不識字的長者輕捻須髯的脫口而出,但卻一直觸動著我內心深處的那片柔軟。這話說得真是風雅極了――它涵養著的深意與智慧,我想也許讀書人是可以參得到的――因為“活著還是死去”以及由此引發的如何活著如何死去,確是一個問題。一個大問題。

中國人也說得好。印象深刻的,比如西漢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真乃一語動魄;宋人黃庭堅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讀來可謂如芒在背;蘇軾有“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豪邁;清人鄭板橋則另有妙句:“咬成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飢;養培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怪人”言“怪語”,卻是驚人不淺。當然還有很多,諸如“黃金屋”“顏如玉”“頭懸樑、錐刺股”之類。好是好,卻有標榜、功利和挑逗之嫌;清代江南才子金纓的一則聯語“古今來多少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倒是讓人覺得很溫暖。

畢竟,書也許就是溫暖的;讀書也許就是享受這溫暖;讀書的人也許就是為了獲取這樣的溫暖這算是我的一點體會。有了書,有了書的溫暖,我想,我也就大約活在春天裡了。因為,春天和溫暖,其實比黃金與貨幣更稀缺更珍貴更美好更具價值,這個世界上高於金錢與物質的存在也還是有的,比如愛,比如情,比如健康、幸福與尊嚴。所以,我就常常感到我也是幸運的――多少還是擁有著這樣一些“稀缺”的東西――也嘗想,生命與春天和溫暖相融相伴,那一定是充盈豐富、快樂安詳的罷。

據我所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紀念偉大的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而發起“世界讀書日”的時候(每年4月23日),倡議“我們這個星球上所有的人,不管年輕還是老去,健康還是疾病,富貴還是貧窮……都要把書作為自己一生的朋友(大意)……”在我看來,這不啻為全人類最溫暖的節日。不知道別人怎么考量,我確是這么感受的。

所以我想,我們應該感謝書,是書給予了我們這樣的美好;所以我也想,我們應該把書作為一生的朋友,把讀書作為一生的任務;把讀書作為生命的一部分,把讀書作為生命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進而把讀書作為我們接近偉大著作,接近偉大心靈,進而解讀偉大心靈,進而獲取偉大心靈的滋養以壯大和塑造我們的心靈,再進而在偉大心靈光芒照耀引領之下,走出屬於我們的價值人生。至少是涵養我們溫厚的文化氣質、一種優雅的談吐和風度……

那就讓我們融入到書里去罷。也許我們不能偉大,但我們卻不能拒絕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