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未必能造就人才

相信大多數人都相信: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激發自己戰勝挫折、克服困難的潛能,鑄造出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就一番j精彩人生。

的確,人在逆境中所迸發出來的強大力量是絕對超乎自己的想像。人如果不對自己“狠”一些,將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堅強~有多優秀。但我認為逆境不一定能夠造就人才,逆境造就人才是需要一定條件的!

首先,要對自己滿懷信心。自信心,絕對是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的首要思想因素,它會指引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我們只有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滿懷信心,我們才會有堅持信和堅持奮鬥的動力和勇氣。而自卑者常常會因為缺乏自信而輕易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如果他們不輕易言棄,相信自我,那誰敢說結果一定是以失敗告終?但失敗絕對是放棄的必然結果。

當然,自信絕不是嘴上隨便說說就會有的,還是要取決於欲成功者的個人意志~性格以及他們所生活的環境和境遇。

其次,必須要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明確的奮鬥目標可以指引我們戰勝挫折、失敗和痛苦,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支撐我們向前的精神支柱!在黑暗的路途中給予我們希望、光明和方向……

再者,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堅定的信念,這是逆境造就人才的一大決定性因素。在逆境中,意志力堅強和信念堅定的人會越戰越勇,在困難、挫折、痛苦面前他們不會輕言放棄,而是與需喔這抗戰到底。像貝多芬,在命運捉弄下,儘管耳朵失聰,兩眼失明,卻仍然堅持創作,才有了《命運交響曲》和《歡樂頌》等人類文學瑰寶。他是一個意志力堅強的人,命運越是喜歡和他開玩笑,他反而越是頑強而憤怒地與命運抗爭:“我要扼制住命運的喉嚨!”這正如拜倫所說:“一切痛苦能消滅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滅!”

像貝多芬這樣的名人還有很多,像海倫.凱勒、霍金、愛迪生、愛因斯坦等等。如果他們在病魔和失敗挫折面前低頭,就絕不可能創造出人類史上的偉人事跡,不可能鑄造如此精彩而輝煌的人生。所以說,在逆境中,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力,你是不可能抵抗挫敗和痛苦的。相反的,你會在挫敗和痛苦中一點點地被蠶食,精神漸漸地萎靡,鬥志也一點點地喪失……

最後我們必須要有競爭意識。競爭對一個人來說,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對於那些能夠在競爭中成長的人來說,競爭主要是動力;而對於那些不思進取、意志薄弱的人說,則是一種壓力。但關靠競爭意識還不夠,最好給自己樹立一個有挑戰性的競爭對手,以重振自己的鬥志。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促進彼此進步,時刻保持卓越的競爭狀態,讓自我在逆境中不斷前進、茁壯成長!

逆境造就人才,必須具備自信心、明確的奮鬥目標、頑強的意志力和不滅的鬥志、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一個不具備這些因素的人,即使身逆境也不會有進步和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