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溫室效應‘’,給地球降降溫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其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這種是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其後果非常嚴重:(1)地球上的病蟲害和傳染病增多;(2)海平面上升;(3)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4)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多。

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多,引發洪水,災後瘧疾肆虐。也將導致某些地區出現乾旱,飲水困難,糧食歉收,引發饑荒。20實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乾旱。由於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飢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威脅著沿海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自然災害加劇。氣候變暖雖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也利於害蟲的生長,因此又會對農作物使用大量農藥,污染食物和環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洼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

為此,我們應該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給地球‘’降降溫‘’。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們儘量節約用電(因為很多情況下都是燒煤發電),選擇公共運輸,低碳出行,騎腳踏車,步行也是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保護好森林和海洋,不亂砍濫伐,不向海洋排放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不讓海洋受到污染以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不踐踏草坪等等行為來保護綠色植物,使他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住在地球村的每個人應該關注的問題,大家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給地球‘’降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