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與慢

不得不承認:快確實好。

二戰時,德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攻破眾多歐洲國家,得益於他們裝甲部隊的行軍速度快、打殲滅戰快,這個被德國內部命名為“閃電計畫”的戰略把其它國家打了個措手不及。同樣的軍事實例還有中國歷史上的飛奪瀘定橋。倘若慢一點攻取速度、打消耗戰的話,這場奪取戰役是根本不可能勝利的。

速度以快為宗旨,為了滿足現代人緊張的生活節奏,快餐出現了,快遞流行了。在商業競爭中,誰不快,誰就在等死。諾基亞在今天之所以衰微,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沒有快速地加入智慧型機的爭奪戰,沒有快速的對低端產品的規格進行升級或創新,受到了品牌廠商與山寨機的兩面圍攻。而微軟在今天之所以能壟斷pc作業系統的市場,一個離不開的主要原因便是創始人billgates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的投入發展,率先鶴立雞群,令隨後的人感覺高不可攀。

在體育賽事裡,皇家馬德里隊之所以能讓眾多球迷著迷,也離不開他們的快攻和流暢的配合,不讓對手有一絲進攻的機會。在學習中,快預習、快思考、快記憶、快溫故知新,我們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能獲取多一點的時間投入到學習或實踐中,進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或實踐能力。

快比慢好?

國際風景名勝區阿爾卑斯山,在入山口的標語牌上寫道:“慢慢走,欣賞啊!”紀伯倫也曾經說過:“烏龜比兔子更能多講些道路上的情況。”用哲學中所提到的“辯證的眼光”來看,“慢”似乎並非人們所想像的那么糟糕。“慢”是心靈自靜、賞景養情的充要條件,正因為在這一片大好江山、廣際田園、故樓舊塔中保持了慢的節拍去細細品味,才能將這情醞釀的太深、遐想得太廣,才能將自己心中一時澎湃的私念揮筆下卷,才能將品味出的真諦真實的寫入自己充滿文意的生活。數不勝數的中國古代抒情詩不正是這種“慢”的寫照嗎?

慢是一種閒適、是一種優雅的境界,這種境界相對於快而言略去了急躁和衝動,給人以輕鬆、舒適和安詳的精神享受。用一曲滿帶著淒婉與哀傷的情調賞弄《秋月夜》,用一片激盪著歡笑與可愛的遐想回顧《童年》,用一段牽引著浪漫與甜蜜的記憶歌頌《愛的羅曼史》,這些你都可以在這片“高壓鍋”型社會中尋求一點釋放與享受。

我所說的“慢”是指精神上的舒適安逸,而“快”則是指行動上的迅速敏銳。“快”的精神節奏會令人急躁焦慮,“慢”的行為行動會促成人的庸懶性惰。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所追求的“快”是先發制人,而不是胡侖吞棗;我們所追求的慢是安逸怡神,而不是自由放縱。只有正確學會了“快”與“慢”,活著,才不至於如此的累。

不要讓紛亂的物質社會迷亂了你的雙眼,操縱著你的生活節奏。請學會“快”與“慢”,做出不一樣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