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明暗與方向的選擇無關

“你看,你姐姐學的理科,選了個好專業,現在多吃香”這句話再一次的縈繞在我的耳際。深夜,我伏在書桌上,不禁想問:為什麼只有選擇理科才能上好專業,找好工作,過好生活?方向的選擇真的能決定路的明暗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路的明暗到底與什麼有關呢?

路的明暗與鍥而不捨有關。有一個人經常出差,卻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他每次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而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不管方向的選擇如何,只要鍥而不捨地前行,那必然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則,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

路的明暗與自身能力有關。幾個大學生結伴登山,天氣突然變壞,卻找不到路出山,所幸警察、駐軍聯合搜救,才免于山難。“我們知道方向!”其中一名大學生躺在擔架上對搜救者說,似乎覺得很不服氣。“只知道方向有什麼用?”搜救者不客氣的說,“方向固然可以幫你找路,但並不等於路,方向告訴你該往西走,偏偏西邊遇到山谷,你下不去;方向又指示你該往北走,偏偏遇到一條河,你又無法渡過,到頭來,方向沒有錯,唯有活活餓死凍死在山裡”。在人生的旅途上,以為方向選擇正確正確就能達到目標,卻不衡量自己的能力,極可能遭到失敗的命運。

隨著社會的發展,可選擇的事物越來越多。可是,熱門的行業被踏破了門檻,冷清的行業報考人數卻寥寥無幾,這究竟是為什麼?在與同學的一次交談中聽到:我想學考古,可是爸爸說金融行業吃香,讓我報考,好擔心高數過不了啊!明明自己喜歡的是考古,卻因為沒有好前程而被潛移默化的影響想報考自己的弱項。也許報考金融的方向是對的,可是方向選擇好了前方的路就一定是明亮的嗎?既然答案是不確定的,那我們為何不從吾所好?

倘若我聽了父母的話選擇理科,那么別說有好前程了,就連上本科線也是不可能的,那我為什麼不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文科呢?也許文科生在找工作時局限性是比理科生大些,可是只要我們鍥而不捨地努力,再加之自身的能力,我們就一定會成功。

因此,還迷惘不知如何選擇的人們,大膽地放手一搏,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因為路的明暗與方向的選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