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浪費變成過去

記得,剛剛開始上學,老師教的第一首古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 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們中午都在學校里吃飯的,每天中午都會看見,在剩飯箱裡有許多同學們吃下的剩飯和剩菜,有好多同學甚至一口都沒有吃,就倒了,有很多很大塊的饅頭就直接扔在了裡邊。若每個學校的學生都這樣,我們終有一天就會沒飯吃的。

還有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卻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許多浪費:有的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被扔進了垃圾桶;有的水龍頭成天的滴著;飯桌上、地上,到處都有灑落的飯菜……如果,我們學會節儉,就會節省下很多的財富。

如果我們不學的節約點,那么我們的生活一定會為此而發生改變的。比如說水資源,要是地球上的水都被我們用完了、浪費完了,那么我們應該就會被渴死。電也是一樣的,也是有限的,沒有了電,那我們與過去舊社會的生活還有什麼兩樣。

記得前一段時間經常停電,而我晚上又要寫作業、看書,非常不方便。屋子裡黑乎乎的,伸手看不見五指。媽媽為了找到蠟燭,翻遍了整間屋子,最後好不容易在廚房裡找到一之落滿灰塵的的蠟燭,將就著用吧。即便是點了蠟燭,屋子裡還是不亮。再加上那么炎,開不了風扇,臉上的汗直往下流。那些沒電的日子真是難熬啊,我只是經歷了幾天,就真的是受夠了。

其實,節約真的很簡單,隨手關燈,隨手關上水龍頭……這一個小動作都是節約的開始。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學會節約,讓浪費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