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柵欄

讓那些人去看故宮、圓明園,去長城擠吧,我才不會去。

我獨自一人坐著捷運二號線一路到了前門。灰褐色的前門樓子矗立在我的眼前,靜靜的。沒有雕欄玉砌,沒有碧瓦朱檐,只是很普通的模樣。但歷史的滄桑感卻撲面而來,那是年華沉澱下來的氣息。

穿過前門,眼前是一大片空闊地。遠遠的立著一座牌坊。那木坊怎樣?但見:古色古香,雕梁繡柱。穿過木坊不走多遠,便是傳說中那古代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大柵欄了。黑色的鐵藝門上從右往左的高高掛著“大柵欄”三個字,不張揚,也不顯目。

往裡走著,大柵欄並不如我想像的那樣喧譁吵鬧。雖是一條繁華的街道,行人絡繹不絕,卻詭異的讓人覺得安寧。兩旁的店鋪都是北京老字號,店員穿著旗袍站在門口。“瑞蚨交近友,祥氣招遠財”倒是讓瑞蚨祥顯得大氣的很。“茶香高山雲霧質,水甜幽泉霜雪魂”,這一讀就讓人覺得像是喝到了苦中帶甜的清茶的,想必是張一元茶莊的對聯了。我漸漸地走得慢下來,去品讀這些精妙的對聯,去感受那藏匿在一草一木,一燈一座之間的老北京的靈魂。石凳、石雕沉默地站在一旁,我就站在它們的旁邊。像是穿過了時間的潮流,我接住了記憶的碎片,我看到黃包車從我面前經過,車夫的肩上搭著白毛巾,輪子悠悠地轉動,在靜謐的歲月里留下一道淺痕。

“大柵欄”建於明朝,皇帝下令在北京眾多街道巷口建立木柵欄,以防盜賊。它原叫廊房四條,因為這條胡同的柵欄製作得出色,又比別的大些,更受人矚目,所以叫大柵欄。後來義和團一把火燒掉了木柵欄,到2024年,鐵藝的柵欄才被修建。

是夜,路燈亮起,勞累了一天的人們來到大柵欄購物買醉。“華燈夜月,遺簪墮翠遍香街”用來形容此情此景再合適不過。

平凡的人們在平凡的世界裡過著平凡的生活,不去想那些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在大柵欄,我嘗到了平凡的偉大。畢竟,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離開了大柵欄,像我到來時一樣獨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