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8篇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篇一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我們稱之為“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裡,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裡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著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為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為“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噹噹。“順心”的心愿也就寄托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著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著,聽媽媽說這是為了給灶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裡灶台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裡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為“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灶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篇二

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衛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艷艷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媽媽笑眯眯地說:“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媽媽又對我說:“除夕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爺爺.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皮.蝦.跳魚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著小孩子去遊樂園.公園等。正月初一就這樣過了。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一天,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歡喜的時刻到來了,因為家家戶戶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不住偷一個吃呢!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著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著,乾什麼呢?對了,就是游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春節過後,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家鄉的春節呀!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篇三

春節

春節西固區福利一校三年級一班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捏泥人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皮影等。還有許多風俗習慣,如春節放鞭炮,穿新衣,貼對聯,貼窗花;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等。其中,我最喜歡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春節的另一名叫過年。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兇猛異常,長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人們就逃往深山,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一個老人,用門上張貼的大紅紙、屋內的燈火、“噼里啪啦”把“年”嚇跑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燈火通明。第二天,人們走親訪友,並以各種活動方式慶祝春節。小朋友,讓我們把春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吧!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篇四

春節的風俗習慣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春節了。 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里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彩,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說:“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著新年的來到!

大年初一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

大年十五是春節的高潮,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春節,我也漸漸長大了……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篇五

風俗節日

風俗節日風俗節日在我的家鄉:四川。有很多節日,如:除夕節.春節.元宵節和端午節等。我的家鄉是一個有許多風俗節日的地方,我的家鄉很美,而節日也很好玩。風俗節日真美啊我小時候特別愛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可以貼對聯,可以貼年畫,。還可以放鞭炮等等。白天貼對聯,晚上放鞭炮等等。這象徵著新一年的新開始在我的家鄉,過年那天家家鞭炮聲不斷,在我的老家這代表:鞭上放鞭炮拜神,貼年畫。春節這一天是要吃湯圓的,白天我找長輩要一點壓歲錢,晚上和朋友一起玩,我的老家春節那天在家什麼都不乾,也就是一年裡最閒的一天,晚上家家燈火通宵這不是守歲,而是大人們在一起打麻將,聊天和玩等等。而我們小孩子在一起玩煙花和放爆竹等等。尤其是我們男孩子。特別愛放爆竹和放煙花。因為我們特別喜歡熱鬧和喜慶。這並不是為了好玩的,而是一些喜慶的東西。春節可真是美啊!這只是一些風俗習慣。春節過了就到了元宵節。元宵節在我們老家也是一個大閒節,這一夜家家也打牌,放鞭炮等等,這一天不一樣的就是吃元宵。元宵可真美啊!我愛元宵節!這就是我家鄉的節日習俗。這個民風民俗很好吧!我愛我家鄉的節日。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篇六

春節——我心中的最愛

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春節一到,就表示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又來了。每次過春節,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同,而我的家鄉臨澤也有不同的過年方法。

先是要過臘八節,在臘月八日那天,我們要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八粥食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栗,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每個人都要喝。臘八蒜就是用缸子,把蒜瓣用蒜泡小荷裡面,在過年吃餃子的時候吃。小荷

在臘八節之後的幾天,我們要買過年穿的新衣服,小孩子要買炮。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黑,家家戶戶都要祭灶,就是把灶王爺接來大吃一頓,代表著年年有餘。我們灶乾糧和水果擺在灶台上,點上蠟燭,還要殺一隻雞獻上,廚房的牆上貼一張灶王爺的畫像。祭完灶就開始放鞭炮。送走灶王爺。

過了二十三,必須要掃房,把屋裡打掃的乾乾淨淨。還得把被套,床單,衣服都洗乾淨。除此之外要辦年貨和買新衣服。

到了除夕,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餃子,這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門上貼著對聯和鬥神,房間的門上貼了各式各樣的“福”字。店鋪也全關了門。到了晚上八點,全家守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一直等到十二點,鐘聲響起家家戶戶放棄了鞭炮,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夜,出了很小的孩子,沒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我們要早早起來,穿上新衣服給長輩拜年。過春節孩子最開心,因為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到中午時,一家人團圓吃一頓團圓飯。到了晚上,家家戶戶有放起了鞭炮。然後我們一一到親戚朋友家給他們拜年。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要看花燈,街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樣的花燈由各個單位製作的:有“福”字燈,春燈,老虎燈……有紅色,黃色,還有藍色……在路旁還有漂亮的火樹銀花,看的人眼花繚亂。過了一會兒,開始放花炮,天空中的花炮猶如天女散花一樣,有圓形的,有五角星形的,還有橢圓形的……美麗極了。元宵節我們還要吃湯圓,這真是快樂的一天啊!

正月十五就是春節的閉幕式,元宵節一過一切又恢復了往常的平靜,孩子上學,大人上班,農民幹活,各做個的事。春節,真是我心中的最愛啊!

裕民

楊立慧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篇七

民族風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講土家族過節的風俗習慣。

土家族是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貴州。然而我很榮幸的當上這個家族中的一員。

土家族是跟著漢族一起過春節的,但是過年的風俗卻大不相同。比如說:⒈過年的時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當上家常便飯,而漢族卻是大魚大肉(這就是富與貧之間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在吃完團圓飯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陰間的新的一年裡開開心心,而漢族卻只是簡簡單單的守歲;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臉水倒掉。因為洗臉水相當去金銀財寶,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孫孫在這一年就會大不幸,而漢族卻要在大年初一徹徹底底的打掃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須把欠的債還清。俗話說得好嘛“新年有新氣象”(這條和漢族差不多)。

土家族過年的風俗還有很多,在這裡我先賣個關子。如果想知道的話,就來到貴州,來到這個多民族的地方!

寫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篇八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傳統春節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知道萬年的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