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碎片化時代為話題的初三作文

以碎片化時代為話題的初三作文篇一

去年,我去美國遊學半月有餘。媽媽總是算著時差,準點早、中、晚與我微信聯繫,看老師微信群里的照片,實時跟蹤我的行蹤。一天早上,媽媽在規定時間沒有接到我的早起匯報,撥打我的電話也是關機狀態。媽媽又立即上群查看老師的微信照片,一張張翻過,也未見我早餐的身影。媽媽本能地覺得我出了狀況。她急忙用微信聯繫帶隊老師到我們房間查看。還好,當時我和同伴只是睡過了頭,鬧鐘沒響。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遠隔重洋的擔憂、著急、關切卻是如影隨形的。

從來,我都一直覺得自己是生活在父母的繁忙間歇,他們零星、空閒的碎片時光里。每天從早到晚,見面的時間不過三、四個小時,有時甚至更少。記憶里都是他們的早出晚歸,記憶里也只有瑣碎的微信聯繫。“媽,我到學校了。”“收到,關機。”“中午吃了嗎?”“吃了,水也喝了。”“放學馬上聯繫,開機微信聯繫我。”“剛放,值日生。”“好,放心了,路上小心。”……

直到那個美國的清晨,當老師說媽媽遠在重洋之外就第一時間知道了我一早的不正常狀態時,那一刻,我才知道,媽媽忙碌之餘留給我的碎片時間,並沒有因為瑣碎而少掉半分操心、關懷與愛。“下飛機別忘了查護照。”“從酒店離開要清理所有東西,包括床上、衛生間。”“多喝水,涼了要加衣服。”……我突然覺得媽媽的微信瑣碎但正點,準確無誤地把握著我出遊在外零碎而凌亂的各種當下,及時而有條理,重點而不囉嗦。愛無時差啊!

日新月異的網路時代,每個人都越來越忙。繁忙的人們在匆忙趕路的人生路上,也只能用碎片化的時間建立碎片化的聯繫、關懷與愛。我與父母在這個洪流中也逐漸創新著我們每天的互動,無論父母在哪裡繁忙著,這些瑣碎的問答,零星的嘮叨,都會或遠或近地傳來,送出一份關懷,等回一片安心。運動會、春秋遊等集體活動時,微信更加承擔了直播的作用。張張圖片在群里的上傳拼湊出我們繽紛零碎的腳步,敲擊著他們繁忙工作間隙關切的心。而他們碎片化的關心與交流也在微信群裡間歇回傳,陪伴我們成長中匆忙零碎的腳步。

我終於知道,雖然我的確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繁忙之餘的碎片時間裡,但我覺得閃光的都在這些碎片裡,因為愛得光芒四射。多年以後,這些日子,這些碎片化的記憶將匯流成河,零存整取出我幸福的少年時代!

以碎片化時代為話題的初三作文篇二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普及,我們的生活早已開始趨於碎片化。社會的快節奏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大街上都是行色匆匆匆,似乎淡定從容不急不慢這一條習慣早已從人們的靈魂中抽離。

碎片化這一詞語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也被廣泛運用在許多的領域中。而同時,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也貫徹在如今這個年代幾乎每一個人的思想中。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生活,極其迅速的生活節奏往往會在給人們帶來高效率的訊息的同時,令人身心疲憊不已。

仔細想想,自己是有多久沒有靜下來好好讀一本紙質的書籍了,而更多的時候往往將自己投擲在網路小說的世界裡,光怪陸離的小說世界讓自己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想想自己是有多少時間沒有端坐在沙發上,完完整整地聽一次新聞聯播了,似乎自己更願意打開手機上的網頁一目十行地看過一篇新聞,只了解個大概便草草結束,或許也只是為了與周圍人聊天的一種談資罷了。想到這裡,不禁開始感嘆道國小時天天手捧著書本,認認真真得讀著每一個字甚至就算有時不能理解深層次的意思,也會自己去思考,如今卻是即便有理解的能力卻寧願去運用最簡單的思維去讀著明明並沒有很大的文學價值去思考而僅僅是因為情節比較吸引人的網路小說,而捨棄了各種文學名著,而似乎我捨棄的還有自己思考的腦袋和深入鑽研的態度。

可是作為一個現代人,處於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過著各種各樣碎片化的生活,如果真的想要脫離這個社會,成為一個不碎片化地生活著的人,我們又真的甘願嗎?我捫心自問,我不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總是更願意付出更少,即便泛泛而讀,只要了解個大概,明白大致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意思,便算得過且過了。不得不說,我們也是功利的,讀書是為了將來過得更好,而現下也就是將考試考的好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因此我們往往是為了考試而去學習,背書,做題。碎片化的時代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了解的透徹,卻無法真正地深入了解,甚至我更覺得,深入了解是一種奢侈的想法。

但是不管怎么說,身處碎片化的時代,就要去適應碎片化的生活,實際上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是能更省力的去了解大部分我們所要了解的一切,這也是一種幸福。而當我們不必這么功利地去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付出努力和閱讀時,可能就是我們可以逐漸遠離這個碎片化時代的時候了。雖然我很期待那時,但還總是要“功利”的去泛泛而讀,了解更多我所需要的東西。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變遷。即便非嚮往所在,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是嗎?

以碎片化時代為話題的初三作文篇三

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這個現代化的21世紀,科技越來越發達,而伴隨著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與時間也變得越發碎片化,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到底是利還是弊。

現代社會的人們說話做事都追求效率,更願意接受一些簡單易懂信息量又大的事物,常常會有希望又快速又能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的心態,從而導致原本完整詳細的內容信息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量點擊量變得簡化粗糙,甚至片面。這便是我們的思維鈍化了,時間和信息的零散也會使我們產生惰性。就比如平時我們在上班上學的路上或是等車的期間,會瀏覽一些網路上的新聞頭條,而這時候我們往往會更喜歡看一些文字相對少的,內容言簡意賅的文章,而一些編輯則會利用讀者的這一心態在文章中斷章取義製造一些輿論,這也會導致我們的想法片面甚至盲目跟風是非不分,正因如此,才會有這么多緋聞輿論。

從前沒有網路的世界,一本書,一個人,一個地方,就可以度過一整個下午。可現如今,常常會讀了沒有多久就會看看手機有沒有人找你,又或是被一個電話或一條簡訊而不得不合上讀了一半的書去做另一件所謂更重要的事,可見,時間的碎片化會使我們無法耐心地專心於一件事。

然而,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來說也並非一無是處,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中,時間是很寶貴的,我們可以利用各種碎片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比如上學路上,公車站,捷運上,吃飯時等等,我們可以利用網路代替厚重的書本,閱覽檔案,練習口語,品讀好的文章,相比書本,一部手機便可以隨時隨地閱讀,更便於攜帶。

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迅猛,人們的生活品質也會越來越好,可與此同時,碎片化的生活也在一點一點影響著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儘量減小碎片化給我們帶來的弊端,利用好沒一個碎片時間,讓我們的生活閱讀更加完整。

以碎片化時代為話題的初三作文篇四

自從網路世界發展起來後,越來越多的新的便利也油然而生,然而,新的便利也意味著會有新的問題與麻煩接連地產生。網路的出現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將會變得更加地碎片化: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交流……而我要講的,則是與我們學生密切聯繫著的碎片化閱讀。

閱讀,這兩個字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應該是最親切的詞了,但是閱讀也像朗讀者里所說的,“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是啊,無論在哪兒,無論是大人們在手機上看的“心靈雞湯”,還是學生們在學校圖書館裡捧著書籍沉浸於墨香的身影,甚至是路人經過捷運站里隨手拿起放在通道上的雜誌,只要你願意,你可以隨時隨地地閱讀,這不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閱讀嗎?

碎片化的閱讀,對於我個人來說,是不太喜歡的。雖然碎片化的閱讀很便利,無論在大街小巷,還是隻身獨處,只要你有網路,隨時隨地就能在手機上翻閱,但是,這種廣而不精的閱讀方式卻不是我想要的。

在我看來,碎片化的閱讀只不過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一種盲目的閱讀形式,而且一看完馬上就忘記了。而整體化的閱讀更加具有目的性,能更加引人入勝,目光所及的每一個文字,每一段內容,不斷讓你感受到中國方塊字的奧妙與美好,同時讓你感受到中華文學的博大精深和輝煌成就。而碎片化的閱讀卻是快速且不走心的瀏覽,成為現代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感受不到這細微的“點睛之處”。雖然不起眼,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點”,就不會讓我們在書本上吸取真正需要的營養。

不妨讓我們想一想,在周末的下午時光,坐在陽台上沐浴著陽光的塵埃,浸沒在書香世界的芬芳中,手上拿著一杯散發著清香的中國茶,這是多么美妙啊!比起天天低著頭看手機,這樣的閱讀方式更加具有生活的樂趣了,而且更加讓我們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找到了生活的片刻寧靜。

在我看來,整體化的閱讀更加富有內涵。讀著書時,我曾不止一次地留下了眼淚,而在讀碎片化的文章時,雖然寫得環環相扣,富有情感,但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停止了。每到這時,就會感嘆:咦,怎么就沒了呢?就這么草草收場了嗎?給人留下了一種好像說不出的遺憾,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時代的進步也會帶來種種缺陷,因為世界上沒有東西是完美無缺的,就像下雨為農民澆灌了莊稼,卻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退潮了,為人們欣賞美景帶來了方便,卻讓漁民難以停靠在港灣……

我只想說,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的狹小空隙里,不妨在閒暇時放下你手中的手機,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去好好讀一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