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等於硬式教育

中國的教育便是出了名的“應試教育”,這種教育在家長面前是一種“公平公正”的教育方式,沒錯,但這只是表面。所謂“應試教育”就是以考試為目的教育,而這,卻大大限制了學生天性的發揮,也大大限制了學生的舉一反三的能力。

我曾看過一幅反應當前教育形式的漫畫:形態各異的木材被送入稱作“學校”的機器,而另一邊出來的則是千篇一律的木偶。看了之後感觸很大,在這飛速發展世界,每十年變更新換代,每幾年便有新科技、新技術誕生,而在這飛速發展的世界只有能適應多變的環境的多變的高素質人才,才能生存下來。而現在的少年兒童的思想都受到了“應試教育”的“洗腦”,變得千篇一律,很難適應這多變的、弱肉強食的環境。

就拿語文閱讀題來說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同一篇文章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這么說來,語文閱讀題應該是屬於開放性的題目,沒有準確的答案,然而卻受到了“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這種思想的限制,每種文體根據一些問題還有固定的答題模式,這一點就很能體現“應試”等於“硬式”,有這么一則軼聞:某年中考選用了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作為現代文閱讀的材料,事後,有好事者就把這篇閱讀題讓巴金先生做,最後這篇滿分三十分的閱讀題,巴金只得了七分,更為諷刺的是,有一道題目問“作者在此處想表達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巴金作為文章的原作者,給出的答案卻與標答相差甚遠,被判不給分。這件事的真實性已無從考證,但讓大家更為了解“應試教育等與硬式教育”。

英語,對於把英語當作母語的外國人來說,不會在意什麼“主謂賓定狀補”,而中國人又有誰會真正了解自己說的話中的“後補短語”“偏正短語”……說白了,語言就是需要多說多練,才能熟能生巧,而不是將其轉化為一堆理論性的“廢話”和齊人高的試題。

《金剛經》云:“一切聖賢,皆以為法而有差別”學習也有諸多方法,請不要再讓“應試教育”(或說“硬式教育”)使我們變成千篇一律的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