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橋樑之父——茅以升

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在192024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樑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樑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

1937年9月26日,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的鐵路橋通車。眼見著列車從橋上飛馳而過,茅以升心中湧起無比自豪,那造橋的日日夜夜又閃現在眼前。茅以升是1933年8月辭去北洋大學教授工作,南下杭州開始建錢塘江大橋,著手大橋設計。1935年4月,正式動工。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大橋建成,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他以水治砂,用高壓水槍沖開江底堅硬的泥沙層,解決打樁困難,由一天只能打一根增至一天打30根。他用“沉箱法”,克服水下施工水流急的困難;用“浮運法”,利用江潮漲落將巨型鋼樑運到江心安上橋墩,前後共攻克80多個難題。工程進行到最緊張階段時,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多次狂轟濫炸,工程始終沒停,反而加快了。鐵路橋的提前通車為支援上海保衛戰作出貢獻。11月17日,公路橋又正式開通,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公路兩用橋誕生,聳起鐵路橋樑史上一個里程碑,當時每天乘船逃難的人多達數萬,公路橋一開通,從早到晚,橋上擁擠得水泄不通。然而,就在開通的前一天,茅以升接到密令,最高當局要炸錢塘江大橋5自己造的橋要自己炸,數萬人的心血毀於一旦,他心中十分難過,而且鐵路橋通車才僅僅三個月暇,他服含淚花、心如刀絞地說:“這真比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還不忍下手啊!”以國家利益為重的茅以升知道,造橋是愛國,炸橋也是愛國;造橋為中國人揚眉吐氣,炸橋為阻擋日寇的侵略鐵蹄。當晚,在茅以升的指導下,埋放炸藥忙了一個通宵,全部到位。也就是在公路橋通行的當天,橋下已埋下炸藥,只不過對外嚴加保密,以免過橋民眾驚慌。‘12月23日下午,日軍逼近富陽,爆破人員才奉命接通100多根引線。然而,此時橋上仍涌動著潮水般的逃難民眾,嫁橋人員實在不忍動手。直到傍晚,已遠遠看見日軍騎兵揚起的塵煙了,才關閉大橋,禁止通行,實施爆破。“轟”一聲巨響,建成僅89天的錢塘橋騰起縷縷沖天煙柱,臥江長龍被從六處截斷,通途癱瘓。親手建造的大橋親手炸毀,茅以升站立橋畔的山頭往事浮現,悲憤交加,心潮激盪,吟出《別錢塘》三道:

錢塘江上大橋橫,眾志成城萬馬奔;

突破難關八十一,驚濤投險學唐僧。

天塹茫茫連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橋;

安橋豈是干戈事,同軌伺文無讓潮。

此地風雲突變色,炸橋揮淚斷通途;

“五行缺火”真來火,不復原橋不丈夫。

抗戰勝利後,茅以升隻身飛滬赴杭,投入大橋搶修。1949年5月,杭州解放,茅以升又來到杭州,翻修大橋。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大橋歷經戰火,又傲然屹立錢塘江上。

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樑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讓我們記住他,時代的楷模,歷史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