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道

一段悠閒的午後,目光瞟到書架上的《塵盡光生》,發現有很久沒讀過了,輕輕的從書架上拿下,翻開那簡潔的封面,開始沉迷到那無盡的故事中去。《塵盡光生》是以真實人生故事為內容,加上證嚴法師的智慧話語,為所有讀者解除自身的困惑以及那些受困難而情緒遺落低谷的人。以人自身的愛,用宏偉的大愛,證嚴法師一句一句為人們解開了心中的煩惱。就拿[少水魚]這個故事為例:證嚴法師有一次到慈濟醫院探視病患時,遇到了個肝癌末期的病人,那位病人因病惶恐而不安。於是證嚴法師告訴她說既然快樂是一天,惶恐、痛苦是一天,你應該把‘身病’交給醫生,把‘心病’交給佛菩薩,多虔誠念佛。並在裡面寫道:遇到困難總會讓人恐懼,這時一定要先安下心,人生事事難料,一定要把握好時間。發揮生命良能。“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一天過去,生命也就減少一天。所以,我們要時時自我警策、勇猛精進,切莫虛度時光。

人生不可虛度光陰,那要如何智慧的生活呢?

取得重大的成就,就是智慧的活著?一生碌碌無聞,就是智慧的活著?在日本奈良鄉下曾發生過一件事:一片廣漠的土地上,住著一對生活清貧的婦女,有一日這對父女的家中遭遇了兩個小偷,當時正值冬天,這位老先生髮現後並未趕走小偷,而是請他們進家備茶招待。後來以自己的安詳自在,智慧和悲觀感化了這兩個小偷。他說雖生活困難,但因心無掛念、輕安自在,所以清貧的生活很舒服,這是最逍遙的人生。

人不一定要以巨大的成就活著,但也不能什麼都不乾的或者。智慧的活著並不是指要在學識上取得成功。也可以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人一生不可能事事順平,但只要以正確的觀念相待困難,便是智慧。就像一棵樹一樣,樹苗小時候並不是毫無憂慮的成長,它也會遭受困難。遇到阻礙物時,它可以換個方向繼續成長。遇到乾渴的時候,它可以保存自身的營養,等待時機。把一個人丟到荒島,他可以像“魯濱遜”一樣,靠自己的力量存活。

所以,我想智慧的人生便是以自己的力量,做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將幸福帶給自己與他人。像書中人一樣,以另一種目光看待事物,那么困難就會自解了。翻完《塵盡光生》的最後一頁,抬頭看著空白的天花板,或許真如證嚴法師所想,以自己的力量,去感化他人,與他人結緣,這就是人生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