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的境界

前些天讀史,讀到清朝名臣謝濟世的故事,內心頗多感慨。

清朝名臣謝濟世,他一生四次被誣告,三次入獄,兩次被罷官,一次充軍,一次刑場陪斬,經歷之坎坷,實令人不忍卒讀。憑這些遭遇,我們都會認定他的一生充滿了怨憤和不平,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雍正四年,謝任浙江道監察御史。上任不到十天,上疏彈劾河南巡撫田文鏡營私負國,貪虐不法,引起雍正不快,被免去官職,謫戍邊陲阿爾泰。

與謝濟世一同流放的還有姚三辰、陳學海,經過漫長艱難的跋涉,終於到達陀羅海振武營,三人商量著怎樣去拜見將軍。有人告訴他們:戍卒見將軍,一跪三叩首。

姚三辰、陳學海聽後神情悽然,為自己一個讀聖賢書的斯文讀書人竟要向一介武夫下跪磕頭而難過。唯獨謝濟世不以為然,勸慰兩個同伴說:“這是戍卒見將軍,又不是我們見將軍。”等見到將軍後,將軍對這幾個讀書人很是敬重,不僅免去了大禮,還尊稱他們為先生,又是賜座,又是賞茶。

出來的時候,姚三辰、陳學海很是高興,面露得意之色,謝濟世倒是一臉平靜。他說:“這是將軍對待被罷免的官員,不是將軍對待我,沒什麼好高興的。”

令人動容的是,在別人眼裡遭逢屈辱,是一件非常痛苦、難堪,甚至難以忍受的事情;而享受成功榮耀,卻是一件令人得意、欣喜若狂的事情。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謝濟世在做人的境界上顯然更勝一籌,那就是他做到了無我。無論置身於怎樣的處境中,總忘卻自己的榮辱得失,謝濟世總把自己置身事外,這樣就免除了各種煩惱和困惑。

心中有我的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惴惴不安。處於順境沐浴陽光就喜形於色,歡天喜地;遭逢挫折失敗就垂頭喪氣,怨天尤人。而心中無我的人卻淡定自若,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心無旁騖,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不憂不懼,不喜不悲。

心中無我,自然心平氣和,磊落坦蕩。心中無我,才會使我們心無掛礙地堅守做人的底線,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心中無我,才會讓我們忘卻世事紛擾,心無雜念專注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心中無我,才能使我們掙脫各種權錢誘惑和名利束縛,跳出小我的圈子,心靈像駿馬自由馳騁於草原,像風箏悠然飄蕩在藍天。

心中無我,即使是立於驚濤駭浪中,也能從容不迫,安之若素。心中無我,才會俯仰無愧於天,行止無愧於地,立於天地之間的是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

心中無我,就如松橫陡岩,風霜雨雪不改其姿;就如日月經天,雲飛霧擾不減其輝。無我,實乃人生的大智慧,做人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