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輸的感覺

國小五年級,我第一次體會到輸的感覺。

學校要選代表隊參加校際運動會,我被初選上了。參加短跑培訓,但最後被淘汰了,另一個課業成績不怎樣,但跑得很快的同學被選上了,我真的跑不過他,我輸了!

輸是痛苦的,代表你這一次不如別人;認輸更加痛苦,代表你可能這輩子永遠不如別人。

在高中時,還有一次刻骨銘心的輸。班際足球賽,因為我們班有三個校隊選手,所以我們認為冠軍應該是我們的。沒想到第一場我們就輸了。事情怎么會這樣呢?這怎么可能呢?我懊悔、生氣,但又能怎樣。

上了大學,輸變成不爭的事實:我們永遠輸給台大。

大學時代,我打橄欖球,台大橄欖球隊有體育保送生,再加上理工科、醫學院的男生多,橄欖球隊兵多將廣。而政大因為女生多,橄欖球隊里的人體質不佳、速度不快,所以每一屆都輸給台大。我們似乎只能爭第二名。

當輸不可避免,我只能期待輸得少、輸得有尊嚴、輸得不難看。

人生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競賽,隨時會有輸贏,隨時都會有結果。贏不需要學習,更不需要適應,因為成果甜美,只需盡情享受贏的感覺就好。

輸是挫折、是痛苦,更可能是災難。人人都不想輸,害怕輸,但一定會有輸的時刻。所以輸需要學習、需要適應、需要理解、需要知道如何不輸。

實際的人生,不能拿來當輸贏的實驗田,每一次都要贏,贏了才有成果,才有光榮。想明白輸的感覺,知道如何適應輸,從輸中學習,努力嘗試不輸,那么運動是最佳的練習場。

我很慶幸,從小就愛好運動,在運動中我明白輸的本質,熟悉輸的感覺,知道輸的痛苦;在輸中得到教訓,也知道如何才能避免輸,並從輸變成贏家。

國小的短跑,讓我知道有些事是不可能改變的,比如,我的身材,讓我在短跑的舞台上不可能贏,所以這不是我的舞台。我知道人生要先選對戰場,否則永遠是輸家。

高中的球賽,讓我知道球是圓的,再強的球隊,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失敗。在比賽中,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場、每一個過程,都要摒棄恐懼,都要全力以赴,否則就會跌入痛苦的深淵,萬劫不復。

大學的橄欖球賽,讓我知道團隊合作,要怎樣努力練習,讓我知道輸,還有許多不同的層次——就算輸也不能輸得難看、輸得失志,要輸得讓對手為你鼓掌,讓贏家疼惜你。

回到生活中,我知道輸、如何輸、如何不輸、如何從輸到贏。

不愛運動的人,直接在人生中體驗輸贏,當然會怕輸,輸了會手足無措,不知輸、不認輸、不易輸,也就不知如何贏。

人生一定要找一項運動調劑自己,也磨鍊自己!

本篇文章來源於樂讀網:原文連結: